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移动科普,传统文化复兴之路.
新春佳节已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期间得以集中展示。借此机会,1月25日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带着心中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责任感,开启了科普传统文化知识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池州市博物馆。” 实践队员桂薇 供图
池州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池阳路,是一座国家三级博物馆,于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基础上建设而成,以“历史文物”、“非遗文化”、“儒学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要展出对象。踏入这座展示了池州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小组成员将在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向随行者科普藏品历史与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馆内收藏了各类文物藏品及资料。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集中体现了池州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西周时代的青铜戈展示了古代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而唐代的炫纹铜钵和豫州留守印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的面貌。宋代的铜镜系列,如宋铜镜和宋六辨菱花铜镜,不仅展示了池州地区在宋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池州府。” 实践队员桂薇 供图
池州府儒学始建于唐代,初为夫子庙,又叫文庙,是历代朝廷、百姓供奉祭祀孔子及儒家学派贤哲的祠庙。池州博物馆就位于复建的池州府儒学之中,由牌坊、文昌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城隍庙等构成,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是研究思想家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组成员科普的重点内容。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馆内名人文化。” 实践队员桂薇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李白相关知识。” 实践队员桂薇 供图
博物馆内还记录了多位历史名人与池州的不解情缘,陶渊明、李白、杜牧等诗人曾多次到访和游历池州,留下众多佳作,其中《清明》、《饮酒》、《秋浦歌十七首》等脍炙人口的诗作共同构成了池州地区的传统诗歌文化。在这次的池州市博物馆之行中,小组成员积极向随行者科普传统文化知识,在加深自身与传统文化之间联系的同时,也让他人感受到了其魅力,达到了科普实践的目的。
“图为宣州区踏步走活动现场。” 实践队员王乐晗 供图
踏春,又称春游、游春、探春等,是中国民间在春天的郊游和散步活动,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祭祀迎春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实践小组成员参加了宣州区第十九届迎春踏步走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向随行者讲述踏春这一“春日里的文化盛宴”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科普相关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活动。” 实践队员王乐晗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科普踏春活动相关知识。” 实践队员王乐晗 供图
古人在踏春时,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赏花、吟诗作画、放风筝等,以此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次迎春踏步走的活动,小组成员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通过转述科普的方式,让大家树立起亲近自然、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宣传相关知识。” 实践队员王乐晗 供图
如今的春节,放爆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驱赶年兽,而是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是随处可见的绚烂烟火与爆竹声响的背后是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火灾隐患、资源浪费、伤人事故等等。借着科普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人文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机会,实践小组成员也将向大家科普禁燃禁放条例的相关知识。
“图为科普宣传现场。” 实践队员王乐晗 供图
科普过程中,小组成员将传承与防范并重,在习俗的传承之外向大家介绍了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和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及其后果,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增强了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安全环保意识,对安全、和谐的社会及文化传承环境的塑造做出了贡献。通过这次科普实践活动,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应积极科普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更应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编辑:孙灵 程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