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五下长汀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重要批示,2025年2月1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社会实践队奔赴长汀,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探寻这片红色土地所蕴含的丰富精神财富。
感悟苏区精神,传承英雄气概
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实践队员一行走进杨成武将军纪念馆。杨成武将军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军中赵子龙”,他以忠诚、勇敢和智慧著称,军政才能兼备,常在危急关头或重大行动中被党中央委以重任。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杨成武将军率领部队昼夜奔袭240里,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退缩,最终成功夺取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在平型关大捷中,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这些英勇事迹,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杨成武将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也更加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在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前,实践队一行缅怀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以笔为武器,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了无数民众的觉悟;他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临危受命,为党的事业四处奔走,鞠躬尽瘁。他的革命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瞿秋白的生平事迹,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一行参观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汀州文化悠长,苏区精神闪亮
实践队一行来到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学习。在这里,队员们不仅深入领略了汀州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还切身体悟了现代长汀在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来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长汀人民展现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将曾经的“火焰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这一伟大成果令人钦佩。
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和学习苏区精神,探寻当年先辈们的奋斗历史。长汀作为当时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队员们从红色故事中真切地体会到了红军与当地老百姓之间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从来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与奉献。
(图为:实践队一行参观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难坑”变“绿洲”,见证生态新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怀着对这一理念的深刻思考,实践队走进长汀县南坑村,学习感悟南坑从“荒山到绿洲”的伟大巨变。走进南坑村草莓园,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藏着点点红,香味扑鼻而来,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南坑村,地处长汀县城郊,20多年前的南坑村因为水土流失严重,村内“山光、水浊、田瘦、人穷”,也被村民称为“南坑”。上世纪90年代起,在原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的带领下,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治荒种树,种植油柰、桃、李、银杏等果树,带动全村村民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种养业,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曾经民谣里的“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变成了现在的“长汀哪里甜,策武加河田”,南坑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银杏第一村”。近年来,南坑村先后获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省级金牌旅游村”。在体验式、场景化的实践中,实践队沉浸式体悟新时代南坑村的嬗变。
(图为:实践队员帮南坑村村民采收草莓)
在革命圣地长汀学习的过程中,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时刻铭记烈士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践队员们通过一次次实地参访研讨、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决心赓续红色血脉,体悟伟大变革,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员测量南坑村林地生理指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