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茶产业作为农业的关键力量,对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至11日深入日照市东港区秦家官庄村、苏家村、双庙村以及陶家村等多个乡村,对当地茶产业和茶农生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共同探寻茶园发展与茶农生计的现状与挑战。
实践队在调研前进行了充分准备,队长韩珺浠对问卷设计、调研线路、稿件撰写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强调了安全事项,队员们签订了安全承诺书,确保调研活动的安全进行。在实地调研中,实践队采取区域调研的方式,分组深入乡村各个角落,广泛收集信息。10日上午,实践队员按照计划分组前往山东省日照市秦家官庄村和苏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秦家官庄村,队员们了解到茶博园项目,该项目通过引导农民“以地入园”,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并成功引进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提升瀚林春有机绿茶的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苏家村的茶农们也通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茶叶生产与销售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茶叶的稳定供应,还显著提升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苏家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当地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茶农了解其茶园经营状况。穆雪慧 供图
1月10日下午,社会实践队奔赴双庙村,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这里是牟步善老先生于1966年实现“南茶北引”的首批实验基地之一,此地区是朝阳型山区,在这里初步进行试种尤为适宜。现在的双庙村大多采用半人工半机械的模式进行制茶,以保证制茶的质量。同时,大部分茶农也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月11日,实践队员来到陶家村,当天正处于山海天陶家村大集,在集市上,实践队员观察到不少茶农选择将茶产品来此进行售卖,实践队员采访村内的茶农,得知当地有陶园茗茶专业合作社,为其参与茶农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茶叶加工等一系列帮助,经茶农孙女士介绍“村内有好几家茶厂,茶叶的加工和销售问题无需过多担心。”在与茶农们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有的种植大户注重茶叶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为茶农向实践队员介绍当地茶叶的销售和生产状况。韩珺浠 供图
在两天的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也了解到茶叶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一位正在家中休憩的茶农,以自身经历为例,详细阐述了当前茶叶种植面临的困境:“茶叶种植投入成本高,茶种、肥料、农药等价格居高不下,而茶叶的市场售价却难以提升,导致收益很低。为保障生活,平常除了种植茶叶,还需在附近的工厂打工以补贴家用。”实践队员了解到,在销售环节,传统渠道的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而电商平台的兴起,虽然为茶叶销售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茶农普遍缺乏电商运营知识,难以有效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导致电商平台的销售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虽然天气变化对茶园的影响显著,但由于大部分茶农种植面积较小且分散,且日照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大部分茶农并未选择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而散乱分布且位于低山丘陵地区的种植区域也阻碍了机械化进程,限制科技发展。同时,随着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茶产业面临人才断层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影响了茶园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图为实践队员王晶向正在门口休憩的茶农了解其生计情况。陈庆霞 供图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迅速投入到稿件撰写与报告整理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实用建议,此次调研成果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建议。日照市东港区的茶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茶农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茶乡在振兴路上阔步前行。(通讯员 李浩宇)
图为“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员在陶家村村民委员会门口的合影。韩珺浠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