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池河镇糕点文化探秘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谢雨欣

引言

2025年1月20日上午九点,池河镇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本次活动以“探秘糕点之乡,品味池河糕文化”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和互动体验,带领参与者深入了解池河镇的糕点文化,特别是池河糕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作为池河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池河糕不仅承载着当地人的味蕾记忆,更是池河镇历史与传统的象征。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美食达人以及媒体记者的参与,成为一次集文化传播与美食体验于一体的盛会。

太平桥——池河镇的历史起点

活动伊始,活动人员带领大家来到了池河镇的标志性建筑——太平桥。池河太平桥,原名太平桥,又称杯桁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由当时的知县朱玉奉旨建造。它横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是古代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该桥全长150米,宽10.5米,孔径中为6米,其余各为5米,是一座十一孔石构拱桥。其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古老的建桥技术,如使用新鲜潮湿的树干作为桥墩基础支撑立桩,被称为“万年桩”,以确保桥梁坚固耐用。经过多次修复与重建,尤其是清道光六年(1827年)和光绪四年(1878年)的大修,太平桥不仅见证了数个世纪以来的技术变迁,也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太平桥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文化和艺术的结晶。桥上东西两端原来各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18只,虽历经沧桑,这些石狮依然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人的精湛工艺。此外,桥面上还设有五彩洞和水门洞等设施,既实用又美观。

这座桥不仅是池河镇的交通枢纽,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太平桥始建于清代,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池河镇的兴衰与变迁。活动人员详细介绍了太平桥的建筑特色及其在池河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糕点文化探秘活动奠定了历史基调。

太平桥的名字寓意“天下太平”,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桥上,远眺池河镇的全景,参与者们感受到了这座小镇的宁静与淳朴。太平桥不仅是池河镇的地理中心,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图为活动人员在太平桥的画面。吴晨星供图

糕点之乡——池河镇的甜蜜名片

离开太平桥后,活动人员带领大家走进了池河镇的糕点街区。池河镇以其特色的糕点文化而闻名,尤其是池河糕。这种糕点以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麻油等配料制成,因其片薄透明、入口即化的特点而得名“云片”或“雪片”。明清时期,池河糕就已经成为了贡品,深受皇室喜爱,特别是乾隆皇帝对其赞誉有加,使得池河糕声名远播。

制作池河糕的过程十分讲究,从选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包括将糯米炒熟磨粉、混合热水、糖和麻油等成分、压平、过滤、蒸制、冷却、切片等一系列步骤。每一块合格的池河糕都需要达到特定的标准,如长度、宽度、厚度及重量,并且要求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香气四溢。

在当地,池河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逢节日或者重要场合,人们都会互赠池河糕,寓意步步高升、幸福安康。因此,无论是探访亲友还是庆祝喜事,池河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动人员简要介绍了池河镇的几家知名糕点店,包括“金万隆”“老字号池河糕”“甜蜜坊”等。这些店铺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还吸引了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池河镇的糕点文化,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金万隆糕点店——池河糕的传承与创新

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是参观金万隆糕点店。作为池河镇最具代表性的糕点店之一,金万隆以其独特的池河糕制作工艺而闻名。活动人员采访了金万隆的老板金先生,听他讲述了池河糕的发展历史与制作工艺。

据金先生介绍,金万隆糕点店传承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一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糕点店。据资料记载,这家店最早是由金万隆家族创办,并且一直致力于保持和发扬传统的池河糕制作工艺。现在,这家店由金继根师傅继续经营,他作为家族手艺的传承者,不仅继承了先辈们的精湛技艺,还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金万隆糕点店以生产池河糕为主打产品,这种糕点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受到了广大顾客的喜爱。池河糕的主要特点是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质爽软而润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来有粘韧性而不粘牙。原料采用优选的一级糯米研磨成粉,再混合熬制的一级白糖制成。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手工撮合擀制、筛分均匀、模具成型、切块等多道工序,确保每一块糕的质量。

在金师傅的带领下,金万隆糕点店还推出了多种口味的池河糕,如白糕(雪片糕)、芝麻拼白糕(芝麻和白糕混合)、芝麻糕、花生糕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金继根师傅不仅是金万隆糕点店的现任经营者,也是一位对传统糕点制作充满热情的手艺人。他从小就跟随家人学习糕点制作技术,并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师傅不断更新改进生产工艺,同时坚守着传统的制作精髓,使得金万隆糕点店的产品既保留了经典的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金师傅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从选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确保每一块糕都能达到最佳的口感和品质。此外,他还注重与顾客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糕点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池河糕这一传统美食。

金万隆糕点店不仅是一个售卖美味糕点的地方,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日里,金万隆糕点店都是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们购买礼品或自用的好去处。

金先生还详细介绍了池河糕的制作过程。池河糕的主要原料包括糯米、芝麻、花生和白糖,制作过程分为选料、蒸煮、搅拌、成型和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池河糕的口感与品质。

池河糕制作过程探秘

采访结束后,活动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池河糕的具体生产过程。在金万隆糕点店的后厨,参与者们亲眼目睹了池河糕的制作过程。池河糕的制作过程充满了讲究和独特之处,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也保证了最终产品的高品质。以下是池河糕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独特之处和讲究的地方:

选料严格:池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但并不是所有的糯米都适合用来制作池河糕。通常会选择颗粒饱满、色泽洁白的优质糯米作为原材料,确保糕点的基础质量。

精细加工:糯米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处理,首先是清洗干净后晾干,然后用小火慢慢炒至微黄,接着再磨成细腻的糯米粉。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过火会导致糯米粉变色,影响糕点的颜色和口感;火力不足则可能使糯米粉不够干燥,影响后续步骤。

配料比例精准:除了糯米粉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和麻油等成分。这些配料的比例需要非常精确,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地和风味。传统的做法中,还会根据季节调整配方,比如冬季会适当增加糖的比例以适应较低的温度。

独特的成型工艺:将混合好的材料压平后,需要用特制的模具进行成型,然后再通过手工切割成薄片。这一步骤要求操作者具备极高的技巧,既要保证每一片糕的厚度均匀,又要使其表面光滑无瑕疵。

蒸制与冷却:成型后的糕点需要放入蒸笼中蒸制,时间长短视具体条件而定,通常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蒸好后不能立即包装,而是要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冷却,这样可以使糕点内部结构更加紧密,口感更佳。

包装保存:为了保持池河糕的新鲜度和原有风味,通常会使用防潮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包装,并且建议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这些细致入微的制作流程反映了传统手工艺人对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也是池河糕能够历经岁月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每一块池河糕都是对手艺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观过程中,参与者们不仅了解了池河糕的制作工艺,还亲自体验了部分制作环节。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池河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池河镇的糕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为制作池河糕的定型阶段。吴晨星供图

图为制作池河糕的包装阶段。吴晨星供图

图为金万隆糕点店第四代传承人为活动人员介绍的场景。吴晨星供图

池河糕文化的现代意义

池河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多重意义,不仅是一种美食文化的象征,更是地方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池河糕文化在现代的一些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池河糕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其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持续的生产、销售以及相关的文化推广活动,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地方特色产品,池河糕有助于吸引游客,增加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同时也能为本地经济带来收入。此外,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糯米种植、加工设备制造等。

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池河镇的居民来说,池河糕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每逢节日或重要场合赠送池河糕的习惯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池河糕以其天然原料和独特口感成为健康零食的选择之一,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趋势。

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池河糕的故事得以广泛传播,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也为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创新与发展: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池河糕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开发新口味、改进包装设计等,使其更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精髓。

教育价值: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制作等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学习到关于食物制作的传统技艺,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综上所述,池河糕文化不仅仅是关于一种食物的历史和制作方法,它还涉及到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价值。

池河糕不仅是池河镇的传统美食,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池河糕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金万隆糕点店通过电商平台将池河糕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一传统美食。

此外,池河镇还通过举办糕点文化节、糕点制作体验活动等方式,推广池河糕文化,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池河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通过参观池河镇太平桥及了解当地的糕点文化,参与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对池河糕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参与者可能会对其背后的故事、制作工艺以及文化价值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观看金万隆糕点店老板展示池河糕的制作过程,参与者可以亲眼见证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与细腻。这种近距离接触传统手工艺的机会,往往能让人们对传统技艺产生更大的敬意,并意识到保护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参与者可以获得关于池河镇历史文化、传统糕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素养是非常有益的。本次“探秘糕点之乡,品味池河糕文化”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通过参观太平桥、采访金万隆糕点店老板以及亲身体验池河糕的制作过程,参与者们对池河镇的糕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池河糕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池河镇的历史与记忆,也寄托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池河镇将继续以糕点文化为依托,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充满甜蜜与温情的小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人人珍惜一滴水,处处留得一片春

人人珍惜一滴水,处处留得一片春——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水是人类的源泉。没有水,人无法生存;万物将不能生长;世界将不会如此多姿多彩。因此,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珍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

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水是生命之源。可能许多人会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事事不能尽人如愿,水不是用不完的。很多人不顾后果地……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共沐蓝天碧水,共享绿树红花

共沐蓝天碧水,共享绿树鲜花——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节水理念,伴我前行

节水理念,同我前进——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傍水而居,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很多场合,阐明生……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节水中国,有你有我

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很多场合,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美丽中国指引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爱水卫士,青春勇当

爱水卫士,青年勇当——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傍水而居,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上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的……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节水中国,你我相伴

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水是万物之本源,由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护水,你我同行

节水护水,在我心中——水利学院“青春护水”暑期社会实践队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察看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堤防建设情况时说:“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酷酷的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灵的洗礼 责任的传承

(通讯员:娄海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大学生活。这次分享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经验交流,更是一次心灵…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守护任丘文化根,传承岁月历史源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守护任丘文化根,传承岁月历史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引…

宣传校园风采,共筑校园情怀

大学生网报滁州1月16日电(通讯员陶雨欣)为加强校际交流,传播爱校荣校理念,2025年1月16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宣讲团…

重视卵巢癌筛查,守护女性生命之花: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卵巢癌

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王燕茹)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据着极为严峻的地位,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而死…

生命科学学院“星火接力,丹心筑梦”社会实践队——党心暖冬 情系万家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递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1月14日,北坛社区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特殊…

最新发布

曲师学子:茶韵幽香, 民意悠长
日照绿茶,被誉为“北方第一茶”,在绿茶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被广泛认为是高档绿茶之一,为深入了解日照市部分地区茶园茶农生计现状及影响因素,2025年1月10日—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赋能家乡能源建设——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
电站岗位实践活动总结在本次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在电站进行岗位实践。这次实践让我将大学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在电站实践期间,我深入各个…
“青春驭风踏锦程”实践队 情系桑榆爱心支援社区敬老院
2025年1月15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曲阜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驭风踏锦程”实践队队员们深入郓州街道社区敬老院,开展了一系列内…
曲师学子:茶乡耕绿梦,叶间寄流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为了深入了解日照茶农的生计状况,2025年1月10日和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员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双庙村、秦家官庄村、金家…
曲师学子:茶田翠影映生计,农者劳辛溯影响
为谱写“茶田振兴乡村”新文章,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寒假期间通过对山东省日照市种植茶园的农户进行走访调研,深入了解茶园用地状况和茶农生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返乡兴晋
返乡兴晋作为一名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我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利用寒假时间在家乡临汾市洪洞县参与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社区工作人员的…
曲师学子:青春扬帆茶韵间,茗香勾勒振兴篇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茶产业作为农业的关键力量,对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至11日深入日照市东港区秦家官庄村、苏家村、双庙村以及陶家…
曲园学子赴莒县乡村开展春节安全环保宣教实践
春节,本是阖家欢乐、喜庆团圆的时刻,但随着节日的欢庆,一些潜在问题也随之而来。烟花爆竹的燃放,虽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却也留下了大量的残留物;冬季取暖设备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这些…
曲师学子:品味古韵茶香,走好振兴之路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产业兴旺”要求,厘清茶农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寒假期间对山东省日照市的茶农进行走访调研,以便引…
曲师学子:实践行动助乡村,茶园调研促振兴
日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茶文化优势。近年来,日照市深化“日照绿茶”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富农。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茶产业的发展,2025年1月10日-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