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王燕茹)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据着极为严峻的地位,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而死亡率却高居榜首。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9.5万例新发病例,18.5万例死亡病例。在我国,卵巢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难以察觉,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如此悬殊的生存率差异,凸显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公众对卵巢癌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许多女性对卵巢癌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预防措施知之甚少,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卵巢癌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本应在健康知识普及和疾病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社区在卵巢癌防治知识宣传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缺乏系统、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团队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期望能够填补社区在这方面的空白,提高居民对卵巢癌的认知水平,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一、实践准备:问卷调查设计与社区沟通
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队在活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重点围绕问卷调查设计和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展开。
1.问卷调查设计:科学了解居民认知现状
实践队深知,要有效普及卵巢癌知识,首先需要了解社区居民对卵巢癌的认知现状。为此,实践队设计了一份关于卵巢癌知识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以便分析不同人群对卵巢癌的认知差异。
卵巢癌基本知识:如卵巢癌的定义、发病率、死亡率等,了解居民对卵巢癌的总体认知水平。
早期症状与高危因素:如腹胀、腹痛、月经异常等症状,以及家族史、年龄、生活习惯等高危因素,评估居民对卵巢癌早期信号的了解程度。
预防与筛查:如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等,了解居民对卵巢癌预防措施的认知情况。
健康行为:如是否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否关注自身健康变化等,评估居民的健康行为习惯。
问卷设计过程中,实践队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请教了医学院的专家教授,确保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问卷采用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既便于居民填写,又能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2.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在问卷设计完成后,实践队与鲁城街道西关民族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沟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时间与地点: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商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场地使用,确保活动能够覆盖更多居民。
宣传推广: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实践队在社区内张贴活动海报,并通过社区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吸引居民参与。
居民需求调研:社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提供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并反馈了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帮助实践队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
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密切沟通,实践队不仅获得了社区的大力支持,也更好地了解了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践内容:多元形式普及卵巢癌知识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践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将卵巢癌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
1.问卷调查:了解居民认知现状
实践队在社区内随机发放了500份问卷,并耐心指导居民填写。问卷填写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与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卵巢癌的看法和困惑。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实践队发现,尽管大部分居民对卵巢癌有所耳闻,但对具体知识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例如,超过60%的居民不知道卵巢癌的早期症状,近80%的居民从未进行过卵巢癌相关检查。这一结果进一步凸显了普及卵巢癌知识的紧迫性。
2.健康讲座:科学解读卵巢癌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实践队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重视卵巢癌筛查,守护女性生命之花”的科普讲座。讲座由实践队成员岳怡锦主讲,内容涵盖卵巢癌的基本知识、早期症状、高危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进展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们详细讲解了卵巢癌的相关知识,并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许多居民表示受益匪浅。一位中年女性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卵巢癌离自己很远,听了讲座才知道,原来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以后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定期做检查。”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受益匪浅,也让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