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身影,以非凡的热忱与执着,如熠熠星辰照亮学子前行的漫漫征途,曲阜师范大学的杰出校友薛飞老师,便是其中一位闪耀的引路人。2025年1月11日下午,“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社会实践队伍来到曲阜凯大教育培训学校,有幸采访到了校长薛飞老师。薛老师积极深入曲阜开设公益国学课堂,用行动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曲园精神。作为扎根孔子故里的教育践行者,薛老师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更以校友身份反哺母校,书写新时代的育人篇章。
精研学业:春风化雨,点燃梦想火种
多年前的曲园秋日,少年薛飞的身影总映在文学院廊下的青砖上。晨曦微露时,他踏着清晨的暖阳,在学院前的银杏林中诵读《孟子》;暮色四合际,他与同学在萃华园石桌前探讨“仁政”之道。那些在图书馆中抄录知识要点的深夜,管理员总见他在《论语注疏》的故纸堆里埋首,明亮的灯光将佶屈聱牙的朱批映成眉间星辰。曲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恰似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藏矿山,为他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知识的养分。那些倾囊相授的师长们,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灯塔,他们不仅在知识的海洋中为薛老师领航,更以高尚的品德和敬业精神,言传身教,让薛老师领悟到教育的神圣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对学生灵魂的雕琢与滋养。导师曾赠他一方刻着“弘毅”的镇纸:“曲园人的学问,当如洙泗河水,既深且广,更需泽被四方。”这句话,后来成了他教育生涯的北斗。
志守教苑:以爱启智,培育栋梁之才
在难忘的教育生涯中,薛老师始终秉持着一套独特而深刻的教育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他坚信,教育绝非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一场用爱与责任精心编织的温暖旅程。在他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璞玉,有着无限的潜力等待发掘。这种理念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会耐心倾听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哪怕是最微小的疑问,也会给予细致入微的解答;对于学生生活中的烦恼,他亦会如知心朋友般,给予温暖的安慰与切实的建议。
深耕杏坛:以文化人,点亮教育明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薛老师常以《论语》精髓注解教育真谛。在白雪红墙的乡村学堂里,他亲手设计的“六艺新解”课程宛如水墨长卷徐徐展开:孩童们执竹简吟诵“有朋自远方来”,声震霜林;挥毫泼墨间,《诗经》草木化作彩笺上的斑斓蝶影。他独创“三境育人法”——以经典浸润童蒙心田,以实践耕耘文化热土,以创新浇灌未来之花,让《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欢欣,化作曲阜小城中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
谈及当下的教育环境,薛飞老师眼中闪烁着希望与忧虑交织的光芒。他欣慰地看到,教育事业在时代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资源日益丰富,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然而,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尤为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所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薛老师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希望教育能够回归本质,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他期待着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材。
反哺母校:架设桥梁,共育时代新人
深冬的曲师大校园里,薛飞与文学院师生围炉夜话的身影,恰似一幅《程门立雪》的现代图卷。他特意带学子重走求学旧径:在曾彻夜苦读的西联教室,讲述如何将《学记》“时教必有正业”化作课程设计的筋骨;于当年撰写毕业论文的图书馆古籍部,演示怎样从《乐经》残篇中采撷美育灵光。作为校友,他联动曲师大文学院组建“儒风支教联盟”,为30余名在校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那些曾在母校图书馆翻阅泛黄典籍的青年,如今跟随他的脚步,在尼山脚下将《礼记》“教学相长”的箴言谱写成支教日记里的动人诗行。“薛校长让我们看见,曲园人胸中的文脉,不仅要写在论文里,更要刻在大地上。”参与实践的师范生们如是说。
启航未来:守正创新,照见青春担当
曲园的土地上,薛老师的故事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无数学子心中的灯盏。他的存在,让“师范”二字不再抽象,而是化作具体的温度与光芒,照亮一代代曲园人前行的长路。正如他所言:“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一颗星找到自己的轨道,最终汇成璀璨星河。”而曲园,永远是这片星空中最温暖的坐标。
校友寄语
“在曲园,古籍的沉香渗进骨血,师长的教诲长成脊梁。如今我站在母校的肩膀上远眺,惟愿做那支续灯的烛,既照亮来时的青石板路,也辉映去处的万里河山。” ——薛飞题于母校古籍修复室窗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