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数字赋能是推动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数字助力乡村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2025年1月18日起,郑州大学践行者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深度调研当地特色旅游发展与美学数字化融合图景,倾听村庄发展故事,品味属于这篇土地的独特底蕴。
大南坡村,这片坐落于修武县西村乡东北浅山区、太行山南麓的革命老区,以其古朴厚重的乡土建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在数字浪潮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的当下,科技之光为其美学经济的发展铺就了崭新通途。
到达实践地点后,团队成员首先与当地基层政府展开深入交流。村支部委员申新平向队员们介绍,科技在大南坡村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方所书店内,智能交互设施如灵动的引路人,带领读者穿梭于知识的海洋;怀梆戏借助数字化影音技术,跨越时空界限,重绽艺术芳华;碧山供销社搭乘电商平台的快车,让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文旅与经济发展扬起了奋进之帆。然而,文旅项目在创新深度上的短板,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瓶颈,难以充分满足游客日益多元的需求,于是实践团队决定剖析大南坡村特色文旅的发展。
图1 团队成员采访大南坡村村支部委员申新平
在申书记的推荐下,实践团队分别前往了方所乡村文化书店、“牛爷爷的院子”民宿和碧山供销社等地。在晴川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加持下,无论是游客还是村民都可以简单方便地探索到书店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到每一本书籍;通过小红书,抖音等视频网站的宣传,这里逐渐成为每一名游客的必到打卡地。
“效果好的很,效果相当好。”在谈到网络宣传的效果时,“牛爷爷的院子”民宿负责人情不自禁地说道。自从开始网络宣传,民宿的住客总是络绎不绝,大家来过之后又自发的介绍给亲朋好友,“牛爷爷的院子”生意蒸蒸日上。负责人提到,民宿将会进一步加大网络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宿的特色烟火气,山村的淳朴民风情。
图2 团队成员采访“牛爷爷的院子”民宿老板
在碧山供销社中,团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文创品以及村民亲手种植或制作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极具特色。负责人向队员们提到,供销社中展示着大南坡村各种特色文化,团队成员们重点了解了其独特的美学文化,并进一步进行了深入学习。
在这场探寻乡村文化的旅程中,团队成员们还邂逅了怀梆戏剧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图3 怀梆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怀梆戏,这一散发着浓郁河南本土韵味的戏曲文化,在大南坡村的怀梆剧社中得以传承。正巧接近年关,怀梆剧社的成员正在紧密锣鼓地为新年的演出而准备,团队成员怀揣着对怀梆戏演员的深深敬意,沉浸式领略了怀梆戏独特的魅力。在现场,演员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每一句唱腔都饱含深情。他们对细微之处的严谨态度,流露着戏剧成员门对怀梆戏的热爱。
图4怀梆剧社成员在为新年演出排练
但令人惋惜的是,同众多非遗文化一样,怀梆戏正面临着传承断层的严峻挑战,年轻一代的缺位,让这份文化瑰宝的传承之路布满荆棘,仅靠老一辈的坚守,显得有些独木难支。实践队员们在与剧社赵团长的交流中谈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想要让像怀梆戏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仍需要借用数字平台,让数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文化传承,为以怀梆戏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注入青春活力!
此次大南坡村之行,于郑州大学践行者团队而言,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碰撞的成长之旅。他们亲眼见证了数字技术为乡村美学经济发展注入的澎湃活力,也深切感知到乡村发展背后的复杂与艰辛。针对调研中总结的一系列问题,队员们通过与当地相关人员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图5 践行者团队与怀梆剧社成员合影
“智”启乡村新希望,“数”育发展新动能。郑州大学践行者团队正以坚定的步伐,行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为乡村的美好明天贡献着青春智慧与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