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团省委启动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社区治理、法治普及、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的提升。活动不仅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社会责任感,还通过他们的参与填补了城乡社区服务的短板,促进了城乡社区的和谐发展。“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不同形式的相关实践活动,在寒冷的冬天为基层社区送去一份温情。本次活动的成功实施,为大学生从事未来基层社区服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并推动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
深入社区旨在帮助实践团队更好地理解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挖掘社区居民的需求与困惑,并为社区治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团队成员们通过一线调研,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社区服务的期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在活动初期,成员们首先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意见和需求。问卷内容涵盖了社区环境、公共设施、教育资源、老年人关怀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在这些领域的具体诉求。通过问卷调查,成员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居民对社区的基本服务表示满意,但仍然有部分居民反映,社区的绿化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改善。
在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认真倾听,还及时记录下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宝贵的资料为后续的分析与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和意见进行梳理,团队成员们发现,社区在服务方面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二是老年人的关怀服务仍需加强,三是文体活动的多样性和普及性有待提高。本次调查活动不仅锻炼了成员们在调研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基层社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居民的诉求和建议让他们认识到,社区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位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数据分析,推动社区精准发展
在完成社区调查后,团队成员们充分利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识别出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瓶颈。通过数据的对比与整合,他们能够全面了解社区的现状,从而为社区的发展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方案。首先,通过对居民需求和资源分布的详细分析,发现尽管社区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但由于布局不合理和设施老化,部分设施的利用率远低于预期。例如,老旧小区的绿化带、健身器材和公共活动空间,长期处于低效或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居民对现有的设施并不满意,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他们对社区的休闲场所和健康服务有较强的需求。其次,成员们还分析了社区绿化环境的现状。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勘察,学生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区域都有绿化带,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日常维护,绿化带的植被种类单一,季节变化时景观效果较差,且存在垃圾堆积、设施损坏等问题。
高效沟通,架起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桥梁
了解情况后,团队成员们与社区工作者积极合作,帮助整理居民的需求和反馈,梳理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并将这些问题汇总成具体的提案和报告,将居民的实际需求更精准地传递给社区相关部门。通过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成员们成功促成了社区对相关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支持,修复破损道路、提升社区绿化及相关设施建设。此外,学生们还通过组织培训和座谈会,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向居民普及如何申请社会福利、享受政府补贴等信息,提高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权益保障水平。本次活动有力推动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多个相关问题,推动该地社区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员们的努力,不仅架起了社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也为未来的社区治理提供了相关的经验。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实际操作中深化了对社会治理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社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通讯员 徐米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