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凤舞珐琅间,幻彩映流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十九

(通讯员:董春成)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珐琅工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历史悠久,跨越千年的时光,从古老的岁月中走来,以其细腻的色彩、精美的质感和精湛绝伦的技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艺术的殿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珐琅工艺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技艺传承的困境日益凸显,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漫长的学习周期,使得愿意投身于珐琅技艺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的火种面临着熄灭的危险;创新设计的不足,使得珐琅工艺品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宣传推广的欠缺,更是让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藏在深闺人未识,不为大众所熟知和了解。为了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珐琅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勇担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于2025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17 日,凤彩珐琅实践队与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达成了深度合作,双方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利用新时代媒体赋能非遗珐琅发展的新路径,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传承之旅。

首先,凤彩珐琅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来到了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这里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日照美术协会理事梁艳老师平日里潜心创作艺术品的一方天地。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和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工艺品,无不展现着梁艳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厚造诣。在工作室中,实践队成员与梁艳老师围坐在一起,围绕着珐琅发展的现状,以及这一传统工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境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

梁艳老师神情专注,她详细地介绍了珐琅工艺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珐琅的起源与演变,到现代珐琅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娓娓道来。她指出,目前珐琅工艺传承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门槛高,年轻人缺乏耐心和时间去深入学习这门复杂的技艺。同时,市场上的珐琅工艺品设计陈旧,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而宣传推广的不足,更是导致珐琅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分有限。在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中,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要想让珐琅工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珐琅工艺。

交流过后,在梁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亲自上手,体验了传统珐琅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惊喜的体验,从挑选材料、绘制图案,到烧制、打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实践队成员从绘图设计的基础学起,在大师的悉心指导下,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心中的图案,力求将创意与传统珐琅艺术风格完美融合。到了掐丝环节,成员们手持镊子,把细如发丝的金属丝,依照设计图案,小心翼翼地粘贴在器物表面。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细心,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珐琅工艺的精细与严谨。点蓝和烧制环节,实践队成员亲眼目睹色彩在高温下奇妙变化,切实感受到传统工艺蕴含的神奇魅力。。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尽管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当一件件精美的珐琅工艺品在自己手中诞生时,成员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这一番亲身体验,让成员们对传承千年的珐琅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创新珐琅工艺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传统珐琅非遗技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婧睿 摄

体验结束后,凤彩珐琅实践队积极行动起来,组建了一支以梁艳老师为核心的美术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代英姿同学,她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有着独特的见解;还有 2024 泰安地区美术联考状元同济大学周忠诚同学,他以其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创新的思维,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珐琅设计的基础上,凤彩珐琅实践队与日照市如风书画个人工作室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三大系列的珐琅工艺品:如风书签系列,将珐琅工艺与实用的书签相结合,每一枚书签都设计精美,图案独特,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又有现代形象,既可以作为阅读时的实用工具,又可以作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收藏;如风礼盒系列,采用了高档的包装设计,将多件珐琅工艺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套精美的礼品套装,适合作为节日礼物、商务礼品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如风十二生肖系列,则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为主题,将珐琅工艺与生肖文化巧妙融合,每一个生肖形象都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图为 如风书画工作室推出的如风系列展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婧睿 摄

不仅如此,实践队还积极开拓新媒体领域,精心打造了如风书画公众号、如风视频号以及凤彩小程序这三个新媒体平台。在如风书画公众号上,团队成员定期发布关于珐琅工艺的历史文化、制作过程、创新设计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珐琅工艺的魅力;在如风视频号上,他们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短视频,记录了珐琅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凤彩小程序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购物平台,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和购买珐琅工艺品。

图为实践队通过新媒体传播珐琅文化的成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伯佳庚 供图

古老的珐琅非遗技艺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遇,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珐琅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而创新设计的珐琅工艺品,也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一创新结合不仅激活了传统非遗的生命力,更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指明了方向,共同展示出了一幅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文化传承新蓝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凤彩珐琅实践队的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让我们明白了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传承和创新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非遗无声,却震耳欲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图为凤彩珐琅实践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婧睿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先烈老区之行:探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深入探寻大别山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 张玉婷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查看全文 >>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之行:踏寻革命热土,传承革命精神。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深入探寻大别山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 张玉婷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嘉兴南湖之行:探寻红色印记,汲取奋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以一场充实而深刻的实践活动,开启了对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思想的深入探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收获满满,感悟深刻。…… 陈明多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先烈老区之行:探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深入探寻大别山地区波澜壮阔…

电气学子返家乡,助建走向理想的桥梁

电气学子返家乡,助建走向理想的桥梁2025年1月16日,安徽工业大学安徽临泉团的实践队员们回到母校开展返家乡实践活动,旨在向…

红色故事映初心,社区传承铸未来

2025年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红途新承社会实践队走进滕州市前洪社区,通过PPT演示、走访宣传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和小朋友们讲…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之行:踏寻革命热土,传承革命精神。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亮红色文化传承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深入探寻大别山地区波澜壮阔…

最新发布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新媒体赋能,现珐琅光彩
(通讯员:郭远浩)在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珐琅工艺宛如一颗耀眼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每一道工序、每一抹色彩,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无与伦比的…
小小河流,尽汇大海 ——“河山映海阔,福路涌新潮”返母校宣讲实践团线上宣讲河海大学
小小河流,尽汇大海——“河山映海阔,福路涌新潮”返母校宣讲实践团线上宣讲河海大学继会议和调查问卷后,线上宣讲的到来将返校实践团建进一步推向成功。2025年2月11日下午6点,“河山映海阔,福路涌新潮”返…
爱心暖夕阳,城东医院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怀揣着对长辈的敬重与关爱,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助力文明行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城东医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刚踏入医院,安静的走廊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们先来到活动…
自动化学院开展“公益在我心,环保靠大家”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中国青年网信阳2月9日电(通讯员陈海龙)2025年1月15日至1月21日前后,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开展的大学生返乡实践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寒假期间,大学生组成的公益先锋队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开展为期一周的鸟…
千古名胶:传承千年智慧,守护生命之美
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阿胶制作技艺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项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完美诠释。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
青春护梦,爱溢山区——“12355”公益活动温暖启航
“12355青春自护平安青春”暨“益起圆梦关爱山区困境青少年”的公益活动中来。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的参与,为山区困境青少年送去温暖与希望,同时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共筑平安青春。活动由江西省宜…
文学院育澜实践队第四次会议顺利召开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队员发放问卷时的规范性、及时地公布后续工作安排,文学院2025寒调育澜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2025年1月6日7点,在科技大楼9102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由育澜实践队的负责人魏意华主持,全体队员共同参与…
盐城非遗探寻之旅:传承文化,担当使命
2025年1月,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的一员,参与了盐城市非遗文化考察活动。这次实践,让我对盐城非遗文化有了深刻认知,也收获了诸多感悟。踏入中国海盐博物馆,我仿佛穿越时空,见…
东阿阿胶实践深度总结:传统智慧与现代视角
东阿阿胶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东阿阿胶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地了解东阿阿胶的生产…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复兴密码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为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