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之城乡社区消防知识宣传实践——让安全之光照亮万家灯火
2024年寒假的清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某社区广场上,一群身着橙色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寒风中布置展板。“大妈您看,油锅起火不能泼水,得用锅盖隔绝空气”“小朋友知道火警电话吗?”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星火接力,丹心筑梦”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和队友们在这个寒假深入聊城12个城乡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用专业知识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一、城乡社区消防安全现状调查
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通过走访管理部门获取了最新数据:2023年聊城市城乡接合部火灾事故占比达全市总量的63%,其中电动车违规充电、冬季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儿童玩火是主要诱因。在古楼街道某老旧小区,我们发现40%的楼道存在杂物堆积,65%的居民不会使用灭火器;而在开发区新建高层社区,虽然硬件设施完善,但物业人员反映“消防通道被占”“应急指示灯损坏”等问题频发。
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地区。在冠县某村庄走访时,72岁的张大爷坦言:“家里烧煤取暖三十年了,从没想过要装报警器。”村头小卖部里,过期八年的灭火器成了摆设,店主王大姐笑着说:“这铁罐子挂着就是个心理安慰。”这些真实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消防安全意识的城乡差异比想象中更为显著。
二、定制化宣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城市社区特点,我们设计了“三维立体”宣传方案。在街道,开展“沉浸式逃生演练”,通过体验,87%的参与者掌握了“低姿捂鼻”的正确逃生姿势。在开发区,我们创新推出“消防盲盒”活动,将灭火器使用教学、隐患查找任务卡装入盲盒,年轻家庭参与热情高涨,李女士在完成挑战后感慨:“才发现家里插线板都老化了,明天就换新的!”
转向农村地区时,我们调整策略采用“乡土化”传播方式。在茌平区某村庄,将消防知识编入快板书:“说安全,道安全,老少爷们听我言。电热毯,莫久开,人离断电记心间…”伴着清脆的竹板声,村民们自发围拢学习。针对留守老人,我们制作“方言版教学视频”,用“恁家煤炉要通风”等地方话讲解。
三、重点人群的精准施策
面对特殊群体,我们开展差异化服务。在阳光幼儿园,通过“消防小卫士”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逃生技能。当5岁的朵朵准确指出绘本中的火灾隐患时,园长欣慰地说:“安全教育就该从娃娃抓起。”针对外卖骑手群体,在万达商圈设置“充电安全角”,提供电动车电池检测服务。
最难忘的是在古城区独居老人家中。我们逐户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时,83岁的刘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闺女,这个‘会叫的纽扣’(烟感器)比儿女还贴心!”回访时,社区网格员反馈已有初期火灾因报警器及时预警而避免。
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惠及居民1.2万人,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观念转变。
四、实践反思与成长收获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显微镜。城市社区的矛盾集中在“人防”与“物防”的脱节,农村地区的症结在于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安全规范的碰撞。作为师范生,我尝试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宣传,比如采用“恐惧诉求+效能培养”的双轨策略——既展示火灾残酷性,更强调“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安全守护者。
当看到曾经漠不关心的居民主动排查隐患,当听到孩子们唱着”消防安全拍手歌“回家,我真正理解了社会实践的意义。这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转化场,更是青年学子感知社会责任的启蒙课。那些冻红的双手、沙哑的嗓音、写满笔记的调研本,都在诉说着: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燃“,需要每个人点亮心中的那盏警灯。
寒潮未退,春意已萌。返程时,社区宣传栏上”平安是福“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场关于生命的必修课,我们和居民共同书写了温暖答卷。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