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返家乡,保定文化传四方
导语:这里,承载着保定千年的历史沉淀,传承着保定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燕赵遗风,到近代的风雨变迁,件件藏品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漫步展厅,你能看到提琴、三弦等传统乐器,你能看到易水砚、定瓷等传统传统工艺,你还能看到驴肉火烧等传统美食。这一件件蕴含着保定文化特色,讲述着保定的家乡记忆。2025年2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团通讯员王铠奇为宣传家乡非物质传统文化游览保定博物馆。 (通讯员 王铠奇)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宝库,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文明传承。从古老的文物到珍贵的文献,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岁月的痕迹,他们静静陈列,却在无声的诉说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风土人情。在这里,能深入领略当地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温度,它是当地文化最为集中的呈现之地。保定博物馆正是如此,其中“保定记忆”展厅蕴含了各种极具当地特色文化的展品。
步入展厅,一方气势恢宏的浮雕墙映入眼帘。它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浮雕之上,传统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仿佛在时光中凝固,尽显古朴典雅之美。其间,人物栩栩如生,或制瓷精巧,或武术飒爽,尽展保定的文化特色。两侧用龙组成了“保定”二字,“保定记忆”四字居中,用云纹穿插其间,赋予了浮雕灵动飘逸之感。
图为保定博物馆内石壁。王铠奇 供图
缓步向前走去,看到的是一个个古朴的乐器,这是保定当地的特色乐器,体现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一方面——声之律。保定是冀中笙管乐的核心流布区域,目前入选保定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有32项。保定音律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包含冀中笙管乐,演奏时,笙、管、笛等乐器相互配合,旋律时而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时而气势磅礴,似万马奔腾,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还有曲阳吹歌,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融合民间小调、戏曲唱腔,演奏风格热烈欢快,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百姓抒发情感的独特方式。这些音律文化,历经岁月洗礼,生动展现了保定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与精神世界。
图为保定博物馆乐谱文献。王铠奇 供图
图为保定博物馆轧琴、三弦。王铠奇 供图
图为保定博物馆长笛文物。王铠奇 供图
再向前走去,展现的是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大宝藏——戏之韵。保定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戏曲历史可追溯到近代的院本,拥有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等20余种大小剧种。其中保定老调脱胎于元、明时期流行于燕赵的民间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年间具戏曲雏形,其质朴健朗,高亢而委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河北梆子这个河北省最具代表性地方声腔剧种,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其表演风格豪放洒脱,注重做功和身段的运用,演员常常用大幅度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这些戏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方式,能够不断增强人们的地域认同感,更好的促进各地域人民交流与互动。
图为保定博物馆戏服。王铠奇 供图
图为梆子、云锣。王铠奇 供图
前方是几件精美的瓷器与石砚,这是保定传统技艺中的两颗明珠,他们分别是易水砚和定瓷。易水砚诞生于古易水河畔,这里的紫灰色水成岩,细腻柔坚,是天赐的制砚良材。匠人们在这独特石材上施展巧思,将山水、花鸟、人物镌刻其上,每一方砚台都凝聚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不仅是书写的伴侣,更是文化的传承。定瓷,以胎质轻薄细腻、釉色温润柔和著称,白中泛黄的釉色恰似象牙般的质感,带着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它的刻花线条流畅,印花细腻精美,造型兼具典雅与实用,尽显宋代美学的神韵,是保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易水砚与定瓷,一为文房重器,一为生活雅物,二者承载着保定千年的文化记忆,历经岁月流转,依旧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成为保定向世界展示独特文化的亮丽名片 。
图为易水砚。王铠奇 供图
图为定瓷。王铠奇 供图
在这些展品旁边是能够体现保定文化艺之美的藏品,其中有着雕塑、蛋雕、泥塑、京绣、花丝镶嵌等等,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蛋雕和京绣。蛋雕艺术由明清时期民间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赠送红鸡蛋的习俗演变而来,真实地呈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京绣,又称“宫绣”,诞生于辽代宫廷,以其繁复、华丽、富贵而独树一帜,保定所流传是定兴京绣,属京绣的分支,其在保有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又更具地方浓郁的民族风格,那精美的图案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传统的工艺作品,凝聚了祖祖辈辈的智慧,滋养和维系着一代代人美的认知与创造。
图为蛋雕。王铠奇 供图
图为京绣。王铠奇 供图
在展厅的最后,一排排令人垂涎欲滴菜肴横列在展台,这是保定特有的饮食文化,直隶官府菜、驴肉火烧、白家罩饼这些菜肴紧紧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让人久久无法移步。其中,驴肉火烧最具特色,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的驴肉搭配上金黄酥脆的火烧外皮,轻轻一咬,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随之而来的是驴肉那软糯咸香的肉味,两者互一搭配,使人唇齿之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奇妙感触,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来到保定定要尝尝这极具保定特色的驴肉火烧。
图为驴肉火烧。王铠奇 供图
燕赵脊梁,京畿锁钥,保定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画卷,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印记。这里曾以“京南第一府”傲立,直隶总督署的朱门深院诉说着古国往事,古莲花池的亭台水榭摇曳着文人风骨。河北梆子的铿锵唱腔中,蕴含着家家户户的美好愿景;驴肉火烧的酥香热气中,升腾着市井街巷的烟火人间。今日保定,既是千年文脉的守护者,亦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活力之城——在这里,触摸燕赵大地的精神根脉,聆听新时代的奋进跫音,一座古今交响的文明之城正等你来品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