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电气学院红色血脉实践队走进安徽省安庆市两邓故居,开展“寻根·铸魂·笃行”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清代书法巨匠邓石如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对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的理解。
清晨的薄雾中,实践队抵达五横乡白麟坂。始建于清代的“铁砚山房”依山傍水,马头墙高低错落,门楣上“龙门旧第”四字遒劲有力。推开厚重的木门,天井中央的青石地砖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檐角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似在诉说百年沧桑。
在邓石如纪念馆内,队员们被一方长2米、重300斤的“铁砚”深深震撼。“先生幼时家贫,以树枝为笔、石板为纸,晚年仍每日篆刻不辍,这方铁砚见证了他‘千淘万漉虽辛苦’的艺术追求。”讲解员动情讲述。展柜中陈列的《篆书文轴》《隶书屏》等真迹笔力雄浑,队员小张感慨:“透过这些作品,我触摸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脉络。”
转入邓稼先生平展区,时空陡然切换至20世纪中叶。泛黄的《原子弹理论设计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边角卷起的《物理学报》、漆面剥落的旧公文包……每一件展品都凝固着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全息投影再现的罗布泊场景中,邓稼先身着厚重防护服俯身搜寻核弹碎片的画面,让在场队员屏息凝神。“这是邓老用过的计算尺。”讲解员指向玻璃展台,“当时没有计算机,科学家们用算盘和计算尺完成了亿万次演算。”
夕阳西下,实践队踏上归程。暮色中的故居宛如一座精神灯塔,照亮青年学子的前行之路。归乡的大巴车上,队员们已开始策划暑期公益科普课堂方案——这或许正是对先辈精神最好的传承。正如留言簿上某位队员所写:我们追寻的不仅是历史,更是通向未来的路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