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深入原拆原建小区,倾听居民声音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仪嘉慧

曲园学子深入原拆原建小区,倾听居民声音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原拆原建作为一种旧城改造模式正悄然改变着许多老旧小区的面貌。为深入了解这一政策在基层的落地情况,2月5日一群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古韵遗风,启新程芳华’实践队走进千玺年起建的小区,用近一周的时间与居民们深入交流,探寻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下是此次调研活动的纪实报道。

初入小区:满怀期待与忐忑

2025年2月5日,阳光洒在略显斑驳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千玺小区入口,调研团队的队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第一次踏入这片即将蜕变的土地。老旧的居民楼外墙爬满岁月痕迹,狭窄的楼道、杂乱的电线诉说着往昔的拥挤与不便,但楼前下棋聊天的老人、嬉戏打闹的孩童又展现出浓浓的邻里温情。

图为千禧小区现状 实践队员仪嘉慧供图

深知这次调研不仅是完成课业任务,更是要为城市更新中的居民发声。“实践队带着问卷、录音设备,还有满心的期待,希望能真正帮到这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可又担心大家不愿意敞开心扉。”起初,居民们对这群年轻面孔投来好奇目光,却又保持着一定距离。队员们主动上前打招呼、介绍来意,从拉家常开始破冰。在小区花园遇到遛弯的张大爷,几位同学围坐过去,聊起小区的历史。张大爷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说起曾经邻里互帮建房、逢年过节楼道里饭菜飘香的日子,眼中满是眷恋,也逐渐打开话匣子,谈起对原拆原建的初步看法:“盼着能换新房子,可又怕折腾,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有现在的热乎劲儿。”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小区居民意见 实践队员仪嘉慧供图

逐户走访:叩开一扇扇心门

为全面收集意见,团队开启了逐户走访模式。这并非易事,工作日多数上班族不在家,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上门。有时敲开一扇门,迎接的是质疑目光或冷漠回应,队员们只能一次次耐心解释调研目的、保证信息保密。在一栋旧楼四层,敲开王阿姨家门时,屋内弥漫着饭菜香。王阿姨一家三代挤在两居室,听闻来意后,热情地拉队员们进屋坐下。她指着潮湿发霉的墙角、拥挤不堪的客厅说:“我早盼着改造了,孩子大了没独立空间,可就怕施工拖太久,实践队这过渡安置咋弄?补偿款够不够租房?”队员们认真记录,从居住痛点到对未来规划的担忧,密密麻麻写满几页纸。走访中,队员们遇到各种诉求。年轻租客小李担心原拆原建后租金上涨被迫搬家;做小生意的赵大哥关心楼下商铺重建后的租金、客流量,怕多年经营心血付之东流;还有居民对新房户型、采光、停车位配比等细节问题各有期望,队员们用专业知识尽可能给予解答,同时将问题详细分类整理。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小区居民意见 实践队员仪嘉慧供图

社区座谈:汇聚多方民意

为让更多居民有发声平台,团队联合社区居委会组织了多场座谈会。消息一经传出,会议室很快坐满。从头发花白的老者到刚成家的年轻人,大家济济一堂,畅所欲言。会上实践队带来小区改造初步规划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楼栋布局、绿化设计、公共空间打造理念。居民们立刻围绕图纸议论纷纷,李奶奶戴着老花镜,指着图上一处空地问:“这以后是花园不?能不能多添几张长椅,实践队老人好晒太阳。”擅长经济学的一名同学则就补偿政策、资金运作模式答疑,提及政府专项补贴、银行低息贷款助力改造时,不少居民频频点头,心中担忧稍减。期间,也不乏激烈争论。关于是否保留小区内一棵百年老槐树,居民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树是小区根脉、承载回忆,必须原地保护;另一派担心影响新楼地基、采光。队员们将各方观点如实记录,准备后续反馈给规划部门,寻求专业平衡方案。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千禧小区居民意见 实践队员仪嘉慧供图

成果初现:为改造注入民声力量

经过近一个周努力,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出炉。涵盖居民居住现状、对原拆原建的支持率(超七成居民总体支持但附条件)、各类担忧诉求(安置、资金、规划细节等)、社区文化保护建议等多方面内容,还附上座谈会现场照片、典型居民访谈记录。这份报告递交到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施工单位手中,很快引起重视。规划部门依据居民对户型的意见微调设计;社区加大政策宣传、优化过渡安置方案;施工方主动邀请居民代表、学生监督工程,承诺文明施工、保障质量。看到自己的调研能切实推动小区改造往更利民方向发展,队员们满心自豪。

感慨:“这次调研让实践队走出书本,触摸到城市发展最真实的脉搏,居民们的每句话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践队不过是传递声音的桥梁,希望未来小区能如大家所愿,焕然一新又温暖如初。”如今,实践队虽已结束集中调研,但仍与小区保持联系,持续关注改造进程,见证这场原拆原建为老旧小区带来的华丽转身,也见证民意在城市更新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河海大学学子赴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开展源泉工程社会实践

机电院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源泉工程实践为了加强河海大学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向高中母校的师生宣传河海大学,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河海,河海大学组织了一次寻访高中…… 孙文健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以文物为根,弘扬文化自信

淮北博物馆:以文物之光铸就文化自信的丰碑在皖北平原的沃土之上,淮北博物馆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将七千年文明的厚…

河海大学学子赴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开展源泉工程社会实践

机电院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源泉工程实践为了加强河海大学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向高中母校的师生宣传河海大…

普法律甘霖,润社区沃土

法治兴则国兴,法制强则国强。因此,普法宣传是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2025年1月15日至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

岭师寒招|快看!是岭师!

快看!是岭师!美丽湛江百年岭师欢迎您的到来!院校代码10579寸金校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湖光校区:广东省湛江市…

播撒法律种子,绽放社区芳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参差不…

最新发布

以影像为笔,绘就乡村记忆长卷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以影像为笔,绘就乡村记忆长卷(通讯员:刘恩沛)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时代是纪录片创作的终身命题。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记忆,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根…
青春撒播社区路,爱心开花邻里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
触摸方言纹理,守望非遗根脉
方言的形成和流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更是地域性格的外在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就接地气的方言,在渲染气氛、强…
青春科普行,电气学子点亮科学之光
青春科普行,电气学子点亮科学之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寒假期间,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热忱与…
新春送福气,笔韵暖人心
新年,这个充满魔力的词汇,总是能瞬间点燃人们心中的热情与期待。它如同一道绚烂的烟火,划破冬日的寂静,带来无尽的喜悦与希望。而新年的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多样性的便是贴春联的环…
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队前往八一南昌纪念馆以及长沙橘子洲
电气学子返家乡:探寻红色足迹,激扬奋进之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青年学子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学生社会…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社会实践纪实2025年1月,我有幸参观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这座国家5A级景区,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国革命精…
社区环境焕新颜,青春志愿著新篇
社区环境焕新颜,青春志愿著新篇2025年2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怀揣着热忱,积极投身社区服务活动。此次实践队选定的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面临着设施老化与环境不佳…
多元服务护社区设施,青春行动美社区环境
多元服务护社区设施,青春行动美社区环境在社区建设的征程中,青春的力量始终是一抹亮丽的色彩。近日,“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员们怀揣着热忱之心,走进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
安全为先,科普火电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防火防电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场志愿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向居民发放防火防电宣传资料,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火安全知识,并演示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