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了解并弘扬家乡的传统非遗文化,发挥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2025年1月23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实践队员于颍上县参加了返乡大学生非遗文化行,旨在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和企业发展,为今后家乡的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颍上学子家乡行合影。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本次非遗文化行活动以颍上县传统非遗文化为中心,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颍淮农耕文化馆、泥人手工馆、剪纸文化馆、花鼓灯艺术馆等馆所,听取了传统文化手工人的讲解,体验了剪纸艺术,还有幸观看了颍上县传统文化艺术花鼓灯的表演。
图为农耕文化馆内“纸币的发展”。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图为农耕馆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讲解。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图为颍上花鼓灯传承人表演。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在颍上县这座“皖北水乡”,藏着一座以泥土为魂的艺术殿堂——颍上泥人馆。这里不仅是淮河泥塑非遗技艺的传承基地,更是一座记录乡土记忆、讲述民间故事的文化宝库。颍上泥起源于淮河岸边的农耕文化,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颍上县的文化地标,泥人馆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展示窗口,更是乡土记忆的守护者。馆内设有淮河民族文化展区,通过泥塑老照片实物展等形式,再现淮河百姓的衣食住行。走进泥人馆,实践队员仿佛穿越时空,能够触摸到淮河儿女用泥土书写的千年史诗。
图为泥人馆馆长为实践队员讲解。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图为馆长作品《破口罩的呐喊》。实践队员张育源供图。
对实践队员来说,此次颍上学子返家乡之非遗文化行,不仅是一次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在感受到家乡传统技艺的魅力的同时,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了家乡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从千年非遗的厚重积淀到青春创意的璀璨火花,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秉持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播书写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