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垃圾分类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25年2月10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踏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滨河社区,围绕社区垃圾分类开展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参与意愿以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政策提供依据,探索垃圾分类的可行路径和长效机制,以小行动撬动大环保。
首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设计了包含基本信息、垃圾分类知识、行为习惯和意见与建议等内容的问卷,随机发放给社区居民。问卷回收后,团队成员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居民的整体情况。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居民对垃圾分类中的某些常识仍然不是很了解,对垃圾如何准确分类、如何正确投放垃圾以及垃圾分类的投放地点等都不是很清楚,这放映出来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淡薄以及参与度的不足,这也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薄弱处之一,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然后,调查团队对部分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访谈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居民,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在访谈中也发现了有关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如部分居民认为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之前并没有过多了解过社区垃圾分类的标准以及相关常识,社区组织力度不足,通常不能有较大的组织力来进行大型的社区垃圾分类尝试的培训。还有一部分居民并没有了解过垃圾分类的积极作用,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在处理垃圾时采取传统的混合处理的垃圾分类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居民缺乏足够的垃圾分类习惯,认为垃圾分类在处理垃圾时不太方便,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成效并不好。
最后,团队成员在社区内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行为表现,以及分类设施的使用情况。通过观察,团队发现了一些居民在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分类不准确、分类意识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分类设施不便利或分类标识不清晰而放弃分类;二是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有具体的时间限制,部分居民在非分类垃圾投放时间进行投放,导致垃圾并没有得到最大效益的处理。三是垃圾分类工作站缺少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
随后,针对居民普遍反映分类设施不足、分类标识不明确等影响垃圾分类的主要难点,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增加分类设施、提高分类标识的可视性,并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知识。并且社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改善分类设施,在社区内增设分类垃圾桶,优化分类标识,确保分类设施的便利性和可视性;引入激励机制,通过积分奖励、定期抽奖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建立监督机制,成立垃圾分类监督小组,对居民的分类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分类错误。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绿色革命。通过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也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持续推进,才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共同构建美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