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游览之旅
趁着寒假,“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满心的崇敬与期待,于2月5日缓缓踏入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此行的目的远不止于领略博物馆那丰富的馆藏,更是为了探寻古代文化的奥秘,去真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座庄严而又神秘的博物馆,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山东临沂,凭借其无比丰富的馆藏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恰似一块强大的磁石,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时光,宛如一场奇幻的时空之旅,让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亲身聆听了一场来自古代的文化盛宴。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将古韵与现代美感完美融合。以银雀山为背景的浮雕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感,隐隐有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之势,仿佛使人置身于仙境之中。入口处,孙武和孙膑的雕像巍然屹立,气势磅礴。他们目光如炬,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兵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走进馆内,“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这七大展厅依次展开,恰似七颗璀璨的明珠,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参观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士琪 摄
在“兵学遗珍”展厅,队员们都被那些珍贵的竹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1972年,银雀山1号、2号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海内外。这些竹简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珍贵遗产,更是研究先秦和汉初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透过那些残破的边缘和斑驳的表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古人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智慧与思想的火花。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仿佛能听到岁月在耳边低语,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了解孙子事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士琪 摄
其中,最让我们震撼的是《孙子兵法》竹简。作为“天下第一兵书”,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对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竹简上的文字虽简练至极,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战略智慧,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看着这些古老的文字,我们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古人的智慧为何能穿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光芒万丈?或许,正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某些永恒不变的真理,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纯粹、最本质的共鸣。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欣赏《孙子兵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士琪 摄
除了竹简,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其他文物,如精美的陶器、锋利的兵器、神秘的西汉帛画等。这些文物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穷创造力,更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幅西汉帛画尤其引人注目,它以红、蓝、白、黑为主要色调,色彩斑斓而富有层次感,勾勒出天上人间地下的美丽场景。画中的太阳光芒万丈,月亮皎洁如玉,仙山巍峨耸立,贵妇人端庄优雅,形象栩栩如生,为研究古代神话、丧葬制度、宗教思想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参观过程中,我们不禁感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文物的神圣殿堂,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同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次参观让我意识到,历史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和谐共存,并相互激发灵感,这无疑是一种非凡的文化体验。(通讯员 苗露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