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郑州2月9日电爱上层楼,立城央,观山河;更上层楼,抬眼望,吟长歌。为感悟和传承革命文化,追寻红色记忆,延续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卷旧情,智绘故园”实践队于2025年2月9日来到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开展纪念塔参观宣传活动。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始建于1971年7月1日,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选址于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牺牲地。二七塔是一座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其中不仅承载着革命先辈们永垂不朽的红色革命精神,也见证着郑州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实践队员们在动身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结合自身历史专业的特色,队员们查阅了大量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二七纪念塔的历史资料,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队员们深知,此次参观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是一次深入学习和感悟革命精神的宝贵机会。因此大家都怀着崇敬而庄重的心情,期待着与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亲密接触。
穿过熙攘的商业街,实践队员们看到了这座庄严的建筑。高耸的塔身,整体造型融合了中式传统建筑的典雅和现代建筑的挺拔;洁白的主体,宛如历史纯净底色;绿色琉璃瓦砖铺设的飞檐层层叠叠,尽显灵动与典雅的韵味。“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大字位于钟楼中间,塔顶高耸着一颗红星,格外瞩目。还未进入塔内,队员们就被二七塔的外观深深吸引。
图为二七纪念塔外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宇婷 供图
踏入塔内的一瞬间,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为国家和民族命运而英勇抗争的年代。塔内各层设有二七罢工纪念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图片、珍贵的实物以及详实的史料等,生动再现了当年那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场景。顺着狭窄的楼梯一步步攀登,队员们仔细观看展厅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帧视频、每一件实物,认真阅读展板上的文字介绍。十层塔身,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从溯源到觉醒,从淬炼到焕新,每一层都是独特的记忆。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时停下脚步,低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那些曾在书本上读到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刻变得如此鲜活和真实,让实践队员们对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卓越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塔内播放工人运动的影视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宇婷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并未匆匆离去,而是在塔外开阔的广场上有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且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手持精心准备的宣传资料和文创产品,上面不仅印有二七纪念塔庄严肃穆的照片,还详细记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队员们耐心地讲解着,从二七大罢工的起因、经过,到罢工中展现出的工人阶级团结一心、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再到二七纪念塔作为这段历史见证者所承载的厚重意义,不少游客纷纷驻足,认真聆听这段慷慨激昂的历史。
同时,队员们还组织了一场小型的签名活动。他们在二七塔旁拉起一条写有“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横幅,旁边摆放着签名笔。队员们热情地邀请过往行人:“希望您能在横幅上签名,一起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坚定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亦或是天真烂漫的孩童,都纷纷走上前,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一位老人在签名后,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能重视这些历史,真好!革命精神可不能忘啊。”队员们认真倾听着大家的话语,感慨万千。
图为游客们在留言板上留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宇婷 供图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其中一个队员写到:“通过参观并宣传二七纪念塔,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那些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被远铭记和传承。”“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死,实为全国工人争回集会结社自由,为争自由而死。”二七塔内,李大钊的这句话被镶嵌在墙上,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色的光。(通讯员 张宇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