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文化传承新起点,青年双创新征程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当听闻春节申遗成功的喜讯,身为中华儿女,内心满溢着自豪与喜悦,这一消息也促使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儒德治学实践队的一员,我参与了“文化铸魂润岁华,非遗焕彩映新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域下文化自信自强的研究路径”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聚焦传统文化创新困境,探寻推进文化双创的有效办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回首历史,春节在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中不断发展,衍生出祭灶、贴春联、年夜饭、拜年等一系列广为人知的习俗。这些习俗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难以磨灭的印记。然而,在全球化与时代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春节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洋节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春节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传统习俗的简化,让年味逐渐变淡;春节文化产品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粗制滥造、形式主义严重,或者价格过高,缺乏亲民性。在这一紧迫形势下,春节申遗成功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到春节的重要价值,也重新点燃了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这场春节文化的传承保卫战中,文化双创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调查过程中,尤其是青年群体普遍表示,春节的古老习俗需要新的传承方式。正所谓“变则活,不变则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与当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创全新的发展格局,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比如,人们在春节有追求喜庆氛围的情感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烟花的出现堪称神来之笔。它既避免了传统烟花可能引发的火灾和人身伤害隐患,又满足了人们对春节热闹氛围的追求,同时契合了当今社会对绿色安全理念的倡导,为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此外,网络春晚、云拜年、虚拟庙会等新兴形式不断涌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大显身手,让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能打破空间限制,沉浸式体验热闹的春节庙会,真切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更为春节习俗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春节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春节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名片。当我们青年一代向学校儿童讲述春节故事,在社区举办春节民俗体验活动,与受访者交流互动时,能真切感受到人们对这个古老节日的深厚情感,也欣喜地看到人们对春节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我们应通过自身行动,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春节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接力传承中,不断融入时代元素,绽放出历久弥新的迷人光彩。
品味春节申遗,践行文化双创,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展望未来,我满怀信心,相信春节这一承载着数千年民族情感与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而我们青年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更应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挖掘春节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让春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在世界文化之林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风采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