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实地调研凤阳花鼓,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作者:周翔 张奥

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实践调研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了为期数日的凤阳花鼓实地考察。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传承现状,进一步推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代。据《凤阳县志》等文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凤阳时,当地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凤阳花鼓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农业生产活动,逐渐演变而成一种民间舞蹈艺术。

图为:凤阳花鼓(提供者张奥)

当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凤阳花鼓的传承地,亲眼目睹了老艺人们的精湛表演。

表演凤阳花鼓的演员们,首先要精心挑选服饰。色彩鲜艳的服装是必不可少的,女演员们往往身着大红色或翠绿色的缎面斜襟衣,衣角和袖口绣着精美的花纹,裤子则是宽松的黑色绸裤,裤脚同样有着细致的绣花。男演员们大多穿着蓝色的布衫,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简单而又质朴。

同时,乐器的准备也极为关键。凤阳花鼓的主要乐器自然是那小巧而精致的花鼓。花鼓的鼓面通常是用牛皮制成,紧绷在木质的鼓框上,敲响时能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鼓身还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是象征吉祥如意的花卉,或是充满神话色彩的瑞兽。与花鼓相伴的还有小锣,小锣质地轻薄,拿在手中轻巧灵动,轻轻敲打时发出的“当当”声,为整个表演增添了一份活泼之感。他们敲击着花鼓,舞动着身姿,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随着表演的进行,演员们开始唱歌。他们用那独特的凤阳方言唱出质朴的歌词,声音高亢嘹亮。歌词内容往往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描绘,有歌颂家乡的美丽山川,如“凤阳那个地方哟,好风光咧,青山绿水嘞,粮满仓啊”;也有讲述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苦日子过哩,莫要慌噻,花鼓一敲哟,心敞亮呀”。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

在实地调研期间,实践队还与当地的花鼓艺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花鼓艺人微笑着看着实践队,开始讲解打凤阳花鼓的技巧。他先是轻轻敲了敲手中的小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然后缓缓说道:“打凤阳花鼓,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敲击方式。你要注意手腕的力度和节奏,让鼓声既有力量又不失柔和。”说着,老人示范了几个基本的敲击动作,鼓声随着他的动作变化而起伏跌宕。接下来,老人开始教授舞蹈动作。他站起身来,手中的小鼓随着他的舞步轻轻摇曳,发出欢快的节奏。他解释道:“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要与鼓声相互配合,才能展现出它的魅力。你要学会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节奏,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美感。”

图为:实践队员周翔在向花鼓艺人请教打击花鼓的技巧(提供者:张奥)

同时,艺人们分享了他们在传承凤阳花鼓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由于传承人老龄化、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凤阳花鼓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尽自己所能,为凤阳花鼓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凤阳花鼓的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传承文化的生动实践。它承载着凤阳地区几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历史记忆和民间智慧。在那有节奏的鼓点和悠扬的歌声里,可以看到先辈们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感受到传统农耕社会里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敬畏和感恩。凤阳花鼓表演,无论是在热闹的广场,还是庄严的舞台,都以它独有的方式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让这一古老艺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新的光彩。

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在结束实地考察之际,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凤阳花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去传承。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共同守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员 周翔 张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青鸟计划感悟(八)

“青鸟计划”,搭建起了青年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桥梁,成为青年志愿者磨砺成长的广阔舞台。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与建设家乡的热忱,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返回家乡,活跃在基层社区、乡村田野、企…… 荆煜轩 张雅淇 武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荧末微光筑新梦,化雨润芽暖春山——重庆大学学生爱心社2024年下半年纪事

2024年5月30日,学生爱心社学年2023—2024学年社团总结暨换届选举大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D1314教室举行,对一年来爱心社的工作进行…

安徽工业大学智能科普团点亮大众科学梦

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额穆镇十里铺村科普人工智能知识2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十里铺村,开展了…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赴沙洲县抗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2025年1月24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红色初心实践队分队开展了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

探索与实践: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管理和治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

寒假宿州科技馆科普宣讲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宿州科技馆的科普宣讲工作。这段经历宛如一场奇妙之旅,让我在知识、能力与心灵层面都收获了…

最新发布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重返高中母校,共话成长与感恩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重返高中母校,共话成长与感恩近日,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满怀热忱,重返他们的高中母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访之旅。此次回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故地重游,更是一场感恩之行,在高…
传承徽文化,点亮青春之光——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传承徽文化,点亮青春之光——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在时代的浪潮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社会实践之旅,…
回访母校,共话曲园
一、前期准备:精心筹划,未雨绸缪寒假伊始,实践队员们便迅速组建了回访母校的宣传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大家虽分散在各地,但通过线上会议紧密协作。实践队员们深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专…
大别山——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近日,大别山地区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典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大别山地区通过“红绿融合”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
爱心暖社区,关怀零距离
爱心暖社区,关怀零距离中国大学生网报张掖2月9日电(通讯员马俊)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困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温暖,2月10日,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的实践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进社…
安徽工大学生测控文化实践调研活动安庆市博物馆站
中国青年网安庆1月22日电(通讯员杨恒基程灿灿)为了了解安庆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通过调研和体验,深入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1月22日,电气学院电亮青春实践队队员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博…
山东建筑大学学子返家乡:青春“播”动,直播助农
2025年1月23日,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乡村振兴,“枣”有所成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大郭庄村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青春“播”动,直播助农、寻访非遗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与和…
重回高中,安徽工业大学绽放光彩
重回高中,安徽工业大学绽放光彩1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的优秀学子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与感恩之情,纷纷回到了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高中校园萧县鹏程中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徽工业大学宣传活动,在高中校…
电气学子返家乡:探寻徽州文化,传承中华瑰宝
电气学子返家乡:探寻徽州文化,传承中华瑰宝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25年1月19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亮未来”文化传承实践队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前往安徽博物院开…
湖北师范大学实践队寒假调研,深挖春节民俗传承与创新密码
近日,为深入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湖北师范大学冬逐遗风实践队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域视野下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创新路径调查研究”。实践队兵分多路,奔赴湖北多地。在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