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孔子博物馆宛如一位静穆的智者,在历史的光影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怀揣着对先贤的敬仰与对知识的渴望,2025年1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踏入了这方满载华夏文明瑰宝的孔子博物馆,开展主题为“于孔子博物馆,探华夏文明之光”的实践活动,一场触动心灵、启迪思想的旅程就此拉开帷幕。
一进入馆内,仿若踏入了历史的漩涡中心,浓厚的文化气息将人紧紧包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描绘孔子生平的精美画卷,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从幼年好学至周游列国、传道授业的艰辛历程。画面中的孔子,目光坚毅而温和,每一道皱纹都似乎藏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不禁驻足凝视,想要一探这位至圣先师的精神世界。沿着展线前行,古朴的书籍错落摆放,那一页页微微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儒家经典的智慧结晶。轻轻凑近,似乎还能嗅到千年前的墨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在此时变得鲜活有力,直击心灵深处,使人重新领悟到为人处世的真谛。再看,一本透漏着历史感的《中庸》摊开在我们的面前,“中庸”的语句跃然纸上。反复研读,愈发觉得它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开启着一扇扇理解人性、洞察世事的大门。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如何把控情绪、拿捏分寸,做到既坚守原则,又不失灵活变通。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在孔子博物馆观摩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颖 摄
礼器展区更是令人震撼,各类青铜礼器在灯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古朴而庄重的光泽。鼎,那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重器,三足鼎立,纹饰繁复,彰显着周礼的威严;觚与爵造型典雅,线条流畅,仿佛在低语着古代祭祀、宴饮时的庄重礼仪。站在它们面前,思绪万千,实践队队员遥想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却执着于克己复礼,以礼为规,试图匡扶社会秩序,这份坚守与担当令人动容。穿梭于还原的古代场景,无论是学堂中莘莘学子端坐聆听的模样,还是庭院里行礼拜谒的画面,都让“仁、义、礼、智、信”具象化,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孔子门下的弟子,亲身感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在欣赏文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颖 摄
互动体验区无疑为这次参观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与深度。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瞬间置身于孔子讲学的杏坛,周围是弟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耳畔是孔子深入浅出的讲解,那种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对孔子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参与儒家文化知识问答时,紧张与兴奋交织,每答对一题,对儒家思想的把握便多一分,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而在书法体验区,拿起毛笔,蘸墨书写儒家经典语句,一笔一划间,浮躁的心逐渐沉静,体悟到书法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的妙处,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在孔子博物馆近距离欣赏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颖 摄
在博物馆的角落里,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透过屏幕,实践队队员们看到了历代文人墨客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看到了儒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不断演变,却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这些影像如同一条时间的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深远影响。
直至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归途,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孔子博物馆。此次实践犹如一场精神的洗礼,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传承的起点。日后,愿我们将这份感悟融入生活,以仁爱之心待人,以礼义之举处世,让儒家文化的火种在新时代继续燃烧,吸引更多人探寻华夏文明的无尽宝藏,续写中华文脉的辉煌篇章。(通讯员 汪士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