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至2月6日,集美大学“潮起东南”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中共福建省委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的号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立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福州市连江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参观特色活动、进行采访交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连江县海洋文化内涵,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青年视角探讨“何以福建、何以海洋”,进一步认识与传承福建海洋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一脉相承,继往开来,一粒鱼丸的前世今生。实践队队员首站来到福州鱼丸博物馆,深入了解鱼丸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以及近30年“海上福州”的建设成果。博物馆分为五个主题展厅,每个展厅都介绍着鱼丸的不同方面:在寻根厅,斑驳的老照片诉说着鱼丸的历史起源,鱼丸的故事在张张照片中徐徐展开;在寻味厅,玻璃橱窗内展示着传统鱼丸制作的工具演变,并利用现代科技介绍传统鱼丸制作的“七步法”,呈现鱼丸制作工艺;在寻福厅,琳琅满目的鱼丸文创产品展现着鱼丸品牌发展的成果,鱼丸文化依托现代创意蓬勃生长;在寻缘厅,渔家故事通过多媒体徐徐道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鱼丸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寻渔厅,展现着连江渔民的智慧结晶,鱼丸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福州鱼丸博物馆作为鱼丸文化的展示窗口,不仅介绍了鱼丸发展的历史渊源,更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是连江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福州鱼丸博物馆参观
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干一行专一行的匠人之心。第二站,实践队队员来到禹先生食品有限公司,与福州市级非遗项目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禹展开真切会谈。连江临海靠海,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鱼丸的传统,鱼丸蕴藏着连江人民对海洋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林禹先生选择鱼丸事业,精益求精,从传统鱼丸制作的“七步法”到机器制作鱼丸逐步取代人工,再到重提“手工鱼丸”,“如何做好一粒鱼丸”是林禹先生不懈追求。正是“做好一粒鱼丸”的信念,为获得更好的鱼丸口感,林禹先生创新鱼丸的原料与配比,尝试运用其他种类的鱼制作鱼丸,并最终敲定了鳗鱼和鲨鱼的独特配方。值得一提的是,林禹与马祖乡亲曹常斌携手合作推出“两岸鱼丸”,鱼丸的包装上印有连江和马祖的地标性灯塔图案,寓意“照亮回家的路、温暖两岸民众的心”。林禹先生在讲述中说到“美食无界,亲情永续。”一粒小鱼丸不仅凝结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更是两岸文化的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福州市级非遗项目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禹交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人协会助力文化传承。第三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连江黄岐镇海英社区老人协会,与“游海神”民俗活动组织人进行亲切交谈,近距离观摩海神头像。在黄岐镇,“游海神”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人协会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一个社区来主办“游海神”活动,由社区老人协会自发组织会内募捐,会内成员自愿参与,每四年为一个轮回。“我们老人协会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黄岐人,对‘游海神’这项活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家都是自愿参与的。”组织人老伯说,“每年每个社区都会积极参与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希望能将这项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实践队队员们还在交谈中了解到,黄岐镇老人协会的主要人员构成为50岁以上的人们,每年协会人数还在增多,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加入协会。协会成员们自发组织,用自己的力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积极贡献。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海英社区老人协会“游海神”活动组织人交谈
青春力量,接续奋斗,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第四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电影《月是故乡明》开机地,采访电影策划人谢伟豪。“这是一部关于连江“游海神”民俗活动的电影。我从小就听着‘游海神’的故事长大,这项活动承载着连江人的记忆和情感。”谢伟豪向队员们热情分享,“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谢伟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连江黄岐人,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无不表现出他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谢伟豪希望用他的专业,去表达他眼中的连江;希望通过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将“游海神”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连江的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谢伟豪在电影《月是故乡明》开机地点合影
匠心传承,守护文化根脉,民俗技艺代代相传。最后一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黄岐镇“小海神”制作人林师傅的家中,感受最为真切的民俗生活。除了最为主要的海神头,各个“小海神”、各路神仙角色也是“游海神”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林师傅先是害羞地说道他的手艺生疏、做的不大精细,但看到“小海神”真面目,队员们发现并非如此,“小海神”制作精美,还未点睛已颇有神韵。林师傅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小海神”的制作工艺,他介绍说,“小海神”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材、雕刻、上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制作‘小海神’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林师傅还自豪地向实践队队员们展示他女儿雕刻的“小海神”帽子上的雕花,这就是连江黄岐匠人们的传承。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小海神”制作人林师傅交谈
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连江海洋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出新的时代特点和强大潜力。实践结束后,潮起东南实践队充分转化实践成果,不仅积极加强宣传,传播连江文化特色,还通过制作IP等新媒体手段促进连江海洋文化融入文旅市场,为连江海洋文化发展,注入青年活力、青年力量,为福建海洋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