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2025年1月25日电—— 近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组成实践团,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企业参观、文化体验等形式,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这座创新之城的发展脉络,感受了其生态宜居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马鞍山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探访产业高地:感受创新驱动的蓬勃活力
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了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这里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是马鞍山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学生们参观了园区内的智能制造车间和研发中心,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创新的魅力。
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雨阳供图
“没想到马鞍山的产业转型如此成功!”通讯员张昊感慨道。他注意到,园区内的企业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例如,某新能源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将工业废料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宝武马钢集团,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这家传统钢铁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通过VR技术,他们“走进”了智慧工厂,亲眼目睹了机器人如何高效完成高精度作业。“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通讯员郑博涛说道。
宝武马钢集团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雨阳供图
走进生态之城:体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马鞍山不仅是一座创新之城,更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实践团的第二站来到了采石矶风景区和滨江湿地公园。这里江水清澈,绿树成荫,与城市的工业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采石矶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昊供图
通讯员张爽不禁说“很难想象,这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生态环境竟然如此优美。”他了解到,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关停了多家污染企业,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植树造林和水质治理。如今,滨江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典范。
在当涂县,大学生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旅游”的模式,当地农民不仅实现了增收,还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乡村振兴实践让我深受启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完全可以相辅相成。
农业园图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雨阳供图
品味文化底蕴:探寻诗城的历史与现代交融
马鞍山素有“诗城”之称,这里不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也是中华诗词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实践团的第三站来到了李白文化园和采石矶景区,大学生们在这里领略了诗城的文化魅力。
在李白文化园,大学生们通过文物展览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了李白的一生及其诗歌创作。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这与马鞍山如今的生态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凌家滩遗址,这是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通过考古专家的讲解,大学生们了解了凌家滩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感受到了马鞍山深厚的历史底蕴。马鞍山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更是一座文化名城。
凌家滩遗址图片,中国青年网张爽供图
对话城市未来:青年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大学生们与马鞍山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围绕“青年力量与城市发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马鞍山市发改委主任在座谈会上表示:“青年是城市的未来,我们欢迎更多年轻人来到马鞍山,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学生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建议,马鞍山可以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城市建设。来自四川大学的学生则提出,马鞍山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品牌。
结语:一次实践,一生难忘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马鞍山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还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这次实践让我对马鞍山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更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通讯员李晓燕表示,未来有机会一定会再来马鞍山,甚至考虑在这里就业或创业。
马鞍山,这座创新与生态并重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青年人才的到来。而这次实践活动,也为大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窗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