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这片艺术沃土上,陶瓷艺术无处不在,深植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而在这片艺术的海洋里,邱月以其独特的手串制作技艺,诠释着景德镇人的匠心独运。2025年1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情萦桑梓·赣水情长”实践团有幸对她进行了专访,探寻在传承与创新中,景德镇人如何守护传统技艺。
初涉手工艺:从热爱到坚持
邱月与手工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那时,编织带有花朵图案的复杂样式手工艺品,是她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编织花样和创意皆由她亲手构思,每一件作品都注满对美的独特理解。为了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邱月开启了网购店铺,一人承担起从拍摄产品图片到制作商品详情图的工作,每一环节都亲力亲为,饱含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然而,生活的轨迹难免发生变化。当谈及从事陶瓷手串制作的曲折经历时,邱月深情地说道:“编织是我最初的热爱,那时我着迷于手工艺制作。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我不得不暂时放下。但幸运的是,去年本地陶瓷集市兴起,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尝试把手工艺品推向市场。线下集市和线上销售很不一样,顾客能亲手触摸、感受我的作品,他们对作品的喜爱,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材质与设计:手串中的独特世界
在邱月的手串作品中,材质的选择和搭配堪称一门艺术。每一种材料都像是她精心挑选的伙伴,带着各自独特的故事和意义,相互组合才能编织出“形神兼备”的陶串。这些手串不仅展现出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的魅力,更是邱月深耕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就拿菩提来说吧,”邱月向我们介绍道,“在佛教文化里,它寓意深厚,一直深受信佛之人的喜爱。我在挑选菩提材料时,可是下了大功夫,只选品质上乘的。简单把玩几分钟,就能看到它变得油润有光泽,那种变化特别神奇。我还喜欢在设计手串时融入多种元素,比如将陶瓷与咖啡豆搭配,或者将木珠、朱砂、橄榄片和陶瓷组合在一起。这些材料都是我传承和创新的媒介,我希望通过它们,把手工艺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传统元素:手工艺品的灵魂所在
传统元素是邱月作品的灵魂。她巧妙地将各种传统元素融入手串制作中,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小小使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的手工艺品之所以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融入了传统元素。”邱月指着手串上的吉祥结和蛇结说道,“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把它们用在手串上,就是想让传统韵味在现代生活中延续下去。还有我们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工艺,像青花瓷、贵妃窑变工艺等,它们的花纹、色彩和纹理都独一无二,做出来的效果特别惊艳。”
网络媒体:打开新市场的大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邱月手工艺品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她的作品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像你们一样,已经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找到我的,”邱月笑着说道,“之前就有顾客在小红书上发了关于我的手串的笔记,之后就有不少人拿着图片找来。网络真的很神奇,它让我的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看到,也让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播得更远。”
文化传播:手工艺品背后的意义
作为景德镇的手艺人,邱月深知传播本地陶瓷文化的重要性。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中,她不仅售卖手工艺品,更是在传播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每次卖手串的时候,我都会给大家介绍所用的材料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邱月认真地说道,“现在很多年轻人来景德镇只去网红打卡地,很少去博物馆深入了解陶瓷文化。我觉得陶瓷手串是个很好的媒介,能吸引年轻人。通过和他们聊手串,我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些陶瓷文化知识,这也是在为传承和传播家乡的陶瓷文化出一份力。”
市场现状:竞争中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景德镇旅游业的日益兴起,手工艺品市场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邱月也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现在景德镇这么火,我打心眼里高兴。但也看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卖手串的市场比较混乱,有些商家卖网上进的便宜货,就喜欢恶性竞争,一门心思打压同行,造成市场内卷。”
“与其这样,不如在产品上寻求创新。就像我现在,除了做手串,还在做冰箱贴,也准备做耳饰。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汉代、唐代、宋代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都能作为灵感。一直打价格战、恶意竞争,肯定是行不通的。”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邱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品质。她表示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邱月的故事,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期待邱月能够继续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在手工艺品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同时,团队也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本次文化宣传关注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献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