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徽2月10日电(通讯员程素涵)2025年春节期间,安徽工业大学“非遗传承青年行”实践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来到郎溪小厂,积极参与当地举办的舞龙灯活动
安徽,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安徽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了舞龙灯活动,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了青春活力。
舞龙灯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春节期间,安徽宣城郎溪小厂举办了盛大的舞龙灯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安徽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走进小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程素涵供图)
志愿者培训:传承非遗技艺
活动前期,志愿者们接受了专业的舞龙灯技艺培训。培训由当地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从龙灯的制作工艺到舞龙的技巧,传承人详细讲解了每一个环节。大学生志愿者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舞龙技巧。
“舞龙灯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非遗传承人程新建在培训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
活动现场:舞动青春,传承非遗
活动当天,大学生志愿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龙灯道具,与当地舞龙队一起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龙灯在他们的手中舞动,时而翻腾,时而盘旋,展现出龙的灵动与威武。现场观众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志愿者们舞起龙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素涵供图)
“第一次参与舞龙灯活动,感觉非常兴奋和自豪。”志愿者程素涵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传承非遗的决心。”
非遗传承:从校园到社会
除了参与舞龙灯表演,大学生志愿者们还积极向现场观众宣传非遗文化。他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非遗知识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舞龙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非遗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安徽工业大学团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活动意义: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
此次舞龙灯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大学生的参与,非遗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参与。”非遗传承人胡传贵表示,“大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为舞龙灯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
安徽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舞龙灯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也为非遗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更多非遗传承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随着夜幕的降临和烟花的绽放,舞龙灯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传统的回归。安徽工业大学的“文化传承先锋”实践团队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在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中焕发新生。
(晚上烟花绽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素涵供图)
舞龙灯作为一项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参与,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也让传统文化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