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邻里纠纷、财产继承、消费维权以及诈骗等。然而,由于大部分居民缺乏法律知识,面对权益受损时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普法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必需手段,不仅能减少社区矛盾,还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普法进社区成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为加快法治普及,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成员于2025年1月8日-17日在其居住地的社区、街道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帮助法律传播,从而保障人民切身利益。
以调研为基础,细化普法目标
为了确保普法行动的效果,实践队在行动之前开展了社区调研工作。通过与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的交流,收集到了一些反映社区实际需求的关键信息。居民普遍反映,对于邻里纠纷、消费维权以及如何防范诈骗等问题较为关注。同时,也有部分居民表达了希望通过案例讲解、互动活动的方式,更直观地学习法律知识。针对这些需求,实践活动设置了多样化的形式,包括走进街道宣传、法律知识讲座、案例分享、法律咨询以及普法知识抢答活动等。
准备过程中,印制了多种类型的普法宣传单。这些宣传单内容精炼,涵盖了居民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还配有生动的插图以增强吸引力。此外,还专门邀请了法律专业人士作为顾问,确保讲解内容的准确性。
展开普法行动,走进居民心中
1月15日,社区广场迎来了“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的第一站。志愿者在社区广场设立了咨询台,同时分组在街道附近发放普法宣传单。宣传单内容直击居民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盲点,例如租房合同纠纷、财产继承细则以及防诈骗小贴士。
在活动过程中,一位中年男性驻足阅读了宣传单后主动提出问题。他提到,最近因为财产继承问题与兄弟发生争执,但不清楚如何合法解决。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他了解到,遗产分割需要根据《继承法》进行公平处理,同时必须明确遗嘱的法律效力。他坦言,这样的普法宣传对解决家庭矛盾大有帮助,如果没有这次法律宣传,他可能现在还在苦苦上网查询那些用处几乎为零的资料,而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活动的另一部分是一对一走访调研。志愿者走进附近的居民楼,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法律需求。在一户低收入家庭中,户主分享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遭遇诈骗电话的经历。志愿者向其详细讲解了防范诈骗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宣传单展示了识别诈骗的关键点。
此外,互动性强的“法律知识抢答”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参与。居民通过抢答了解了生活中隐藏的法律风险,例如常见的借条写作误区和电子支付中的法律保护问题。一位年轻的女性居民在抢答活动后表示,自己平时虽然会关注新闻中的法律案例,但从未想到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这样的活动让她感受到了法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法治宣传普及,精神扎根社区
经过这几天的普法行动,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参与活动的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普法形式生动有趣,且内容贴近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通过此次实践,社区内部的法律氛围逐渐形成,法治精神在居民心中扎下了根。
普法进社区不仅仅是一次宣传活动,更是一种对基层法治建设的有力推动。未来,这样的行动需要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以更高效、更广泛的形式覆盖更多居民,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