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乡村发展模式与空间结构优化备受关注。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聚焦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围绕其基于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展开调研,旨在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筹备先行,有序启航
实践活动前期,队员们通过互联网、学术数据库等渠道,广泛收集张家台村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及旅游业相关资料,对村庄有了初步认知。随后,根据成员专业特长与兴趣,将队伍细分为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宣传等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责,制定涵盖实践时间、行程安排、调查方法与访谈提纲的详细计划,确保实践活动有序推进。
为使实践顺利开展,队员们积极与张家台村村委会沟通,详细介绍活动目的、内容与意义,赢得村委会大力支持。村委会不仅提供必要信息,还协助安排实地考察与访谈等事宜。
深度调研,全面洞察
1月10日上午,实践队抵达张家台村,开展扫楼式实地考察。发现村庄布局呈内外有别特点,外围及宽阔马路分布着众多民宿和渔家餐馆,巷子里、小路上的民宿则通过马路指示牌引导。目前村里民宿建设正火热进行,部分村民选择外包房屋发展民宿产业,这种布局兼顾游客接待与村民生活私密性。
考察中,队员们也留意到村庄存在的问题。村内道路状况不一,主干道为水泥路,其他小路、小巷多为泥土沙子路,出行不便;建筑垃圾较多,渔网随意堆放,影响村庄整体环境。不过,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亮点,每天有多趟垃圾车清运垃圾,广场等设施使用频繁,电力稳定,网络覆盖良好,充电设施齐全,老年食堂为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饮,为村民和游客生活提供便利。
张家台村邻里关系和谐,在民宿经营、渔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村民互帮互助。民宿经营上,邻里分享客源与经验;渔业生产时,村民分工合作;日常生活里,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情况,邻里都会主动帮忙。对于村里公共事务,村委会事务公开,优先为村民提供公益岗位,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实践队与村委会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全村约1700人,民宿占比30% ,主要产业为渔业和旅游业。村委会在乡村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采取多项措施助力旅游业发展,如为民宿排边、修缮灯光、定期检查民宿安全等,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文旅局也积极参与,今年过年张家台将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吸引游客。村委会还通过与日照广播电视台合作、政府公众号发布信息等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提升村庄知名度。但村庄仍存在街道狭窄等历史遗留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在渔业与旅游业调查中,队员们了解到,张家台村渔业受海域划分和禁渔期影响。当前从事渔业劳作多为中年人,一年出海约五十次,夏季旅游旺季与渔业劳作时间错开。村内多为小型渔船,出海人员一般三四人,捕鱼距离在近海100公里左右,主要渔具为渔船和渔网,渔船代代相传,渔网自行购买修缮。捕捞的海鲜多在码头出售,部分通过快递运输,渔民年收入约九到十万。
旅游业方面,张家台村旅游旺季为5月至9月,弥补了禁渔期村民收入空缺,年收入一般为10万 - 20万。随着旅游业发展,民宿从通铺式升级为标间,配备独立卫浴,年轻经营者居多,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招揽游客。过年期间也有游客,村委会会筹备相关活动,通过政府公众号、日照电视台等平台宣传,并举办开海节、渔民节等节日活动吸引游客。
经验沉淀,展望未来
在文化与环境调查中,队员们发现张家台村保留了丰富的渔家文化和传统习俗,如渔家号子、祭海仪式等,游客喜爱的出海捕捞体验活动也为村民带来丰厚收入。但年轻一代对传统渔业文化兴趣不足,传统习俗和技艺面临传承危机。在环境保护上,村庄采取垃圾分类、雨污分离等措施,但因民宿建设较多,部分区域仍存在垃圾堆放杂乱、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
此次实践,“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全面深入了解了张家台村基于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未来,张家台村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道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规范垃圾管理;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传统渔业文化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同时,继续发挥村委会引领作用,加强与外部合作,推动张家台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采访渔民的具体情况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便民旅游服务中心的合影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