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大力弘扬“二七精神”,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中持续赓续,2025年1月15日,郑州大学药学院二七薪火探寻队满怀热忱地奔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及二七纪念堂,开展了“百年薪火传豫地,二七精神郑当时”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穿梭在展陈之间,驻足于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痕迹的文物前,认真聆听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度剖析二七精神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寻切实可行的传承之道,让二七精神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图为二七纪念堂。郑琳玥 摄
图为二七纪念堂的简介。齐心悦 摄
二七精神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不屈抗争、追求自由平等的伟大精神象征,诞生于1923年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河南乃至全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二七精神的传承却遭遇诸多挑战。探寻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首先是宣传方式的局限性,当前对二七精神的宣传多依赖传统的陈列展览、文字讲解,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的宣传,很容易被海量信息淹没。
图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历史背景介绍。郑琳玥 摄
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最初主要人员介绍。齐心悦 摄
图为二七英烈名单以及纪念雕像。齐心悦 摄
图为毛主席和习主席对二七大罢工的评价。齐心悦 摄
其次,二七精神的传承教育在学校和社会层面的深度与广度不足。学校教育中,相关内容多零散分布,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学生对其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社会上,大众参与传承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常态化的传承机制。
图为实践队员与游客共同观看对大罢工始末的介绍。苗瑞琳 摄
图为实践队员为游客介绍二七精神纪念雕像。郑琳玥 摄
图为馆内展出的中国邮政发行的二七塔纪念邮票。齐心悦 摄
针对这些困境,探寻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在宣传方面,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开发线上互动游戏等,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讲述二七故事,传播二七精神。例如,通过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沉浸式历史短剧,重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场景,增强传播效果。在教育层面,学校应将二七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体系,编写专门教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则需要建立长效传承机制,举办定期的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更多市民参与。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游客对二七精神传承的看法。齐心悦 摄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党逸洁 摄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郑州大学药学院的学子们深刻领悟了二七精神的内涵,更激发了他们为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精神贡献力量的决心。探寻队表示,将持续关注二七精神传承问题,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