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大学生的假期在旅行、兼职或是休闲娱乐中度过时,我选择踏上了一段探寻传统文化的旅程。目的地是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高台村青衣小组,去揭开那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游光灯民俗的面纱。
初闻游光灯,是在一次民俗文化讲座上。老师讲述着客家人独特的庆祝方式,那正月里灯火辉煌的场景,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好奇之火。游光灯作为高台村传承数百年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举行,这不仅是当地的节日盛事,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民俗面临诸多挑战,而游光灯却顽强地保留着,这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怀揣着期待,我在正月十一来到了高台村。一进村,热闹的景象便扑面而来。村民们忙着制作游光灯,竹条、彩纸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花灯。黄昏时分,激昂的鼓乐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管事” 抬着太子神像,铜锣声中一声 “催灯”,刹那间,百家灯火一同亮起,整个村子仿佛被繁星笼罩。
我跟随着花灯队伍,仔细打量着每一盏灯。扁平长方的牌灯,上面写满了对金榜题名的期盼;两米高的六角挂灯,绘着花鸟鱼虫,寓意着五谷丰登;孩子们提着小巧的六角灯,嬉笑打闹,天真烂漫;新婚添丁的人家,抬着大扛灯,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灯光在夜色中摇曳,与古朴的村落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绝美的乡村夜景图。
在与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游光灯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一位大爷感慨地说:“这游光灯,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每年就盼着这个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热闹又安心。” 年轻人也纷纷表示,虽然平时在外打工,但过年一定会回来参加游光灯活动,这是他们与家乡、与家族的情感羁绊。
这次经历,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游光灯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部承载着客家历史与情感的史书。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游光灯民俗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年轻人外出务工,参与活动的人数逐渐减少,传统制作工艺也有失传的风险。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回到学校后,我和同学们成立了民俗文化研究小组,通过拍摄视频、撰写文章等方式,将游光灯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我们希望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为像游光灯这样的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高台村的这段日子,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游光灯民俗的了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民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