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非遗之光,传承华夏精魂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思彤 王艺琳

探寻非遗之光,传承华夏精魂

在2025年的凛冬,寒风虽冽,却未能冷却我对传统文化炽热的追寻之心。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儒学实践队的一员,我踏上了前往山东省非遗文化之地的征程。这片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深入调研与实践,于我而言,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文化探索,更是一场直击心灵的震撼之旅,让我对非遗传承的艰辛与荣耀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

踏入非遗传承人的世界,我被他们身上那股对传统技艺的执着深深震撼。在一间简陋却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里,一位年过花甲的剪纸艺人,用他那布满老茧却灵活异常的双手,向我们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精妙绝伦。他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轻盈游走,纸屑簌簌落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便跃然眼前。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艺,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热爱。他缓缓说道:“剪纸,对我来说,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延续,是我们坚守的文化信念。” 这句质朴的话语,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对非遗传承的认知,也成为我此次实践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能否突破重围,被更多人认识、接受并传承下去?传承者们的坚守,让我深感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非遗的责任已沉甸甸地落在了我们的肩头。

调研过程中,我欣喜地见证了非遗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在部分地区,当地文创企业大胆创新,将古老的泥塑与现代动画技术巧妙融合,打造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互动体验项目。游客们可以亲手触摸、塑造泥塑,还能通过动画屏幕,直观感受泥塑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传统技艺也被巧妙地融入到各类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从精美的画作、典雅的灯具,到时尚的服饰,传统文化元素正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这些创新之举,让我看到了非遗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然而,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精准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核,有些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改变,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递却有所欠缺。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非遗创新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在尊重其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真正让非遗文化无缝融入现代生活的节奏。

而在乡村的一次走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背后那份深沉的文化认同。一位擅长刺绣的老奶奶,她的双手因常年劳作而粗糙干裂,可当她拿起针线,那双手便仿佛被赋予了魔力。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承的坚守。她微笑着说:“这些花纹里,藏着我们家族的故事,凝聚着祖祖辈辈的希望。” 当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刺绣时,那满是皱纹的双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一种跨越时空的生命韵律。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力量,不仅源于历史的深厚积淀,更在于人与人之间温暖而真挚的情感传递。这种代代相传的文化认同,是非遗文化得以延续的灵魂所在。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老一辈传承人的苦苦支撑,更需要我们积极投身其中。在实践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尝试以短视频、互动直播和线上展览等形式,将非遗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大众。这些现代技术,如同为非遗文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技术并非文化发展的阻碍,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回顾整个实践活动,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文化的洗礼,学会了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诠释非遗文化的价值。这种理解,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积累,演变成一种灵魂深处的强烈共鸣。每一次与传承人的倾心交谈、每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非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看到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用行动告诉我,文化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镌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藏在一双双创造奇迹的手中,写在一代代传承者坚定的眼神里。

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漫漫,这一路,需要我们怀揣着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用智慧去探索创新,用实践去检验成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对非遗传承的庄严承诺。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珍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全球文化多样性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文化传承事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必将坚如磐石,在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润社区,青春同行

在法治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每一个社区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为了让法治之光普照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曲阜师范大学“红弦牵暖意,赤心递温情”实践队队员积极进社区,以饱满的青春活力,…… 王令平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参与社区治理,共筑美好家园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六个一”工作安排的指导思想,曲阜师范大学“红弦牵暖意,赤心递温情”实践队队员于2025年1月16日走进东关社区,积极投身社区治理工作。实…… 王令平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传统文化,厚文明底蕴

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团成员充分借助互联网力量,制作了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短视频。在介…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云端输送知识 爱心照亮成长——“一起云课堂”实

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拓宽实践视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组织与互动能力,传媒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一起云课堂”…

传承传统瑰宝,点亮时代华光

中华传统文化,恰似一座底蕴深厚、蕴藏无尽智慧与魅力的巍峨宝库。从古老深邃的哲学思想,到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从多彩绚丽…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假“返

姓名:郭佳睿班级:交通运输2403班实践地点:西安车务段孟塬车站实践感悟:作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放假之际我没有直接…

文化传承新程启:文韵实践队线上启航

在文化复兴的时代浪潮中,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踏上了意义非凡…

最新发布

潍水之畔叙校情,七秩风华共相迎
在教育传承的道路上,曲阜师范大学已走过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七十年,是师与生的对话,是生化师的传承,更是无数曲园人梦想启航的地方。“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怀揣着对母校的深情与敬意,奔赴潍坊,…
七秩曲园风华,携手共赴新程
经过七十年时光岁月的洗礼,七十年的教书育人之职,曲阜师范大学承载起了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七十载风雨兼程,七秩风华正茂,为庆祝母校七十周年校庆,寻找校友与曲园之间的不灭羁绊,“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
安徽工大学生电院文化实践调研活动
安徽工大学生测控文化实践调研活动为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历史文化认知,并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电气学院电亮青春实践队队员于2月10日参观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马鞍山市文化博物馆,开展了…
承方言之脉,传文化之魂
2025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肩负着传承方言文化的使命,带着对乡音浓浓的眷恋,毅然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方言保护之旅。为了让居民更直观地领略方言的独特魅力,实践团队…
“三下乡”科普杠杆原理,用物理照亮农民生活
2025年2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智行科普先锋队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开展为期三天的“生活中的杠杆原理”主题科普实践活动。2月2日至2月4日这三天,这支团队派出其中一位成员,通过情景教学、农具实操、…
青春点亮社区,共绘新年盛景
青春点亮社区,共绘新年盛景中国大学生网报张掖2月12日电(通讯员马俊)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温暖、欢乐的新年气息,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的实践队员们走进社区,与…
点亮乡村振兴之光:农民夜校的转型与新生
点亮乡村振兴之光:农民夜校的转型与新生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农民夜校作为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阵地,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深入探究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曲阜…
以乡音为笔,绘文化新章
在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方言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鲜明印记,是连接人们情感的坚固桥梁,蕴藏着一方土地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宛…
普法入社区,和谐共缔造
法律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障,在社区中普及法律知识,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区稳定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社区居民对法律的理解仍有不足,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常感到困惑和无助。为了有效提高社区居民…
清扫街道净社区,践行责任暖人心
清扫街道净社区,践行责任暖人心为了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2月12日部分社区展开社区清扫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的当地队员积极参与此次社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