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入乡村,维权有指南 (通讯员:申雨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同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凸显了农村地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尽管国家大力推动普法工作,但受地域、资源等因素制约,农村地区的普法进程相对滞后,部分村民的法律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在一些日常纠纷中,村民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常采取不恰当的解决方式,不仅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于2025年1月8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深入山东、浙江,河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旨在填补农村法律知识空白,提升村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助力乡村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扎实且细致的准备工作。大家广泛收集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素材,内容覆盖婚姻家庭、土地纠纷、劳动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为克服村民理解专业法律条文的困难,我们将这些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表述。还记得在设计宣传单页时,大家反复讨论、精心排版,力求用最直观的形式呈现法律要点。为确保活动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我们提前与村村委会沟通,详细了解村里常见的法律问题和村民的知识盲区,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全面且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
在普法活动期间,一位大叔前来咨询土地买卖相关问题,他想把自家的土地转让给外村人以获取一笔资金。队员们立刻围拢过来,依据“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条文,向大叔耐心解释:“大叔,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买卖有着严格限制。这种转让给外村人的行为不符合规定,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面临处罚。要是您有土地流转需求,得在咱们集体组织成员间,按照合法程序进行 。”大叔听后,恍然大悟,对队员们的专业解答连连称赞。
为深入了解村民的法律需求,我们开展了走访调研。大家分组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在一户村民家中,我们了解到因子女赡养问题引发的矛盾。我依据自己所学的相关法律,向老人及其子女解释赡养义务的具体内容与法律规定,建议他们通过协商或寻求村调解委员会的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走访,我们收集到大量类似案例,为后续精准普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以持续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核心,构建农业农村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我们的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法律素养,也为构建农村普法工作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为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贡献了力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如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在村庄和社区的普法实践,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让村民们知法、守法、用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力量投身农村普法工作,让法律的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位村民,推动农村社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共同构建更加和谐民主的法治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审核:韩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