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关于山东吕剧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吕剧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存在于长辈口中的传统戏曲名词。作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的一员,为了了解这一传统戏曲,我和其他实践队员在2025年2月6日一同踏入东营历史博物馆,开启了这场探寻吕剧文化之旅。
踏入东营历史博物馆吕剧起源与发展的专题展的瞬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吕剧的历史长河。馆内丰富的展品,从古老的戏服、道具到珍贵的图片、文献,每一件都承载着吕剧的发展记忆。听着广播中讲述吕剧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小曲子”,我不禁想象着先辈们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随性哼唱的场景。这些简单质朴的曲调,源自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与表达,没有华丽的修饰,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正是吕剧的雏形。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人民群众是艺术的创造者,民间文化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根源与沃土。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参观《王小赶脚》吕剧雕塑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佳欣 供图
随着对展区的参观和对吕剧起源的深入了解,我越发感受到它发展历程的艰辛与不凡。从最初的“地摊戏”,演员们在简陋的场地为百姓表演,到逐渐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如“花鼓丁香”“山东琴书”等,丰富自身的表演形式与内容,吕剧一步步成长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剧种。这一过程中,凝聚了无数艺人的智慧与心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探索创新,让吕剧得以传承和发展。站在那些记录着吕剧发展历程的展品前,我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对这些默默奉献的民间艺人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吕剧前行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政府的重视、专业剧团的成立以及优秀演员的涌现,让吕剧从地方走向全国,成为山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看到《李二嫂改嫁》等经典剧目的介绍与演出片段,我被吕剧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打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吕剧的艺术魅力,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使我认识到,吕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时代的记录者,它以艺术的方式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观看《建国后吕剧表演团体分布图》了解吕剧发展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佳欣 供图
然而,在参观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在当今社会,吕剧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吕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这让我深感忧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吕剧这颗艺术明珠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光芒。
这次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活动,我对吕剧有了全方位的感悟与收获。它让我深入了解了吕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我真的走向它,我才真正领略到这一地方剧种带给人们的那种无可替代的价值以及它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身边的人宣传吕剧文化和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吕剧。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吕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永恒的瑰宝。(通讯员 刘佳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