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座历史底蕴悠久深远,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淄博菜肴作为鲁菜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烹饪技艺,生动体现了淄博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为深入了解淄博菜肴,探寻餐饮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实践成员来到淄博各区县的著名菜肴店铺,沉浸式感受传统美食魅力,挖掘淄博饮食文化的深层内涵。
开箱见宝,深挖传统技艺
为深入了解和挖掘独特魅力的传统美食,实践队员怀揣对美食的热忱,走遍淄博的大街小巷,探索菜肴的制作过程。实践队员走入李家菜肴,博山四四席里的“豆腐箱”吸引了实践队员的注意。“豆腐箱”以豆腐为主料,一般选用质地较硬、韧性较好的豆腐,这样在炸制和酿馅过程中不易破碎,以保持方正的外形,用豆腐作皮,馅料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猪肉、海米、木耳、香菇、笋丁等。其中猪肉增添醇厚的肉香,海米增添了鲜味,木耳、香菇和笋丁则丰富了口感与层次。食材准备、炸制豆腐、炒制馅料、酿馅固定、蒸制出锅,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馅柔软。
实践队员在传统手艺人的指导下,使用小刀将豆腐块一侧切口,用小勺挖出部分豆腐瓤,留下外层豆腐皮。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员需仔细地掌控小刀切入豆腐的深浅程度,否则就会切穿豆腐。之后,实践队员用馅料将豆腐块填充满,再将开口处切下的豆腐块盖好,“豆腐箱”就初步成型了,再将其放入蒸锅中,蒸15分钟左右,出锅后淋上汤汁。
饼香情长,承载深厚情谊
制作和品尝完“豆腐箱”,实践队员拜访了周村烧饼传统制作手艺人,张师傅讲述了周村烧饼的历史。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明清时期在周村商业繁荣的背景下,经过当地师傅的改良,融入了独特工艺,成为经典的小吃,深受大众喜爱。小饼薄如纸片,芝麻均匀地撒在表面,酥脆的口感充满整个口腔。
实践队员在张师傅的指导下,将醒好的面团分成多个小面团,擀成薄饼,刷上油酥,卷起后再次擀成薄饼,撒上白芝麻,并用手轻轻按压,防止白芝麻在烤制过程中掉落,将面饼贴在烤炉内壁上,烤制3分钟,便可出炉。实践队员将制成的烧饼打包后,赠送给村里的老人。
跨界融合,开拓产业路径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淄博菜肴积极跨界融合,与农业携同发展,打造特色食材供应链,保障菜品源头品质;淄博各菜肴酒店与富硒农场积极合作,按照时令,提供新鲜绿色的蔬菜。这不仅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还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同时,淄博菜肴与旅游业联动发展,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美食魅力;与文创产业融合,开发美食文创产品,赋予了美食更多文化价值,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共同繁荣。
淄博烧烤凭借“小串+小饼+小葱”灵魂吃法,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淄博。实践队员来到淄博高铁站,接待假期之际游玩的游客。实践队员深入淄博烧烤店,访谈店主和游客,了解食客的满意度。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了解淄博菜肴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淄博菜肴通过融合其他地域的烹饪技术,创新鲁菜新菜品。同时,淄博菜肴与文化旅游业协同联动,构建起淄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深入挖掘了淄博的饮食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豆腐箱“。孙宁慧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周村烧饼博物馆。孙宁慧 供图。
图为淄博烧烤。 孙宁慧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