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春节期间来甪直古镇旅游的游客拥有良好的旅行体验,笔者于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前往甪直古镇游客中心寻求服务岗位,最终成为了一名甪直古镇景区志愿服务者,在1月29日到2月1日这四天中,笔者始终坚持在志愿岗位上,为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 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拥有2500年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古宅名人辈出。主要景点包括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和江南文化园等。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在前两天的时间里,笔者被安排在游客中心负责游客的接待以及解答游客对甪直古镇的各种问题,在此之前,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基础服务培训,以便笔者顺利上岗。
图为笔者在甪端驿站站岗
这次的志愿服务过后,笔者颇有感慨,对于服务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服务精神是每一个服务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彰显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在学习服务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用心去感受和付出的艺术。服务精神要求我们从心底出发去关心每一位游客,正如某位管理专家所言,服务如同镜子,我们的态度直接映射在客户的反馈中。只有真正站在游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提供让他们满意甚至超出期望的服务。一次微笑的问候、一个细心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游客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实践服务精神时,倾听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倾听游客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家对服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需求满足,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尊重和关怀。
图为甪直古镇的甪端石像
甪端,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形如狻猊,日行一万八千里,精通四方语言。在古代,甪端专为明君护驾,伴君传书,象征国泰民安。相传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在咸阳围地千亩建“禽兽园”,甪端便在其中诞生,它外形奇特,集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于一体。有一次,甪端飞至澄湖,见当地人纯朴善良,遂决定安居此地。每当湖中发生沉船事故,甪端便会救人于危难之中。自此,澄湖一带风调雨顺,天灾罕至。甪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敬仰其勇毅与仁慈,期望它带来的祥瑞能护佑一方水土。在宋代,甪端被尊为神瑞,置于神道两侧,成为国家祭祀中的重要角色。至今,甪端仍是吉祥与光明的象征,守护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笔者不能做到像神话中甪端那样福泽众生,但笔者着眼当下,注重为春节期间来往的每一位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服务精神的一部分。
图为保圣寺大门
在接下来两天,笔者的岗位调动,被安排去了保圣寺门口辅助游客购买门票,以便游客顺利进入。
保圣寺内保存着唐代塑圣杨惠之的罗汉塑壁,虽历经风雨,仍不失其艺术瑰宝之誉。保圣寺历经兴废,现存建筑包括天王殿和古物馆等,其建筑风格兼具明代特色。寺中“三宝”——大铁钟、青石经幢和唐幡杆夹石,以及“三绝”——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古紫藤,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罗汉雕塑(部分)
保圣寺作为景点的存在,被古镇管理与叶圣陶纪念馆划归一起管理,叶圣陶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的保圣寺西侧,原址为“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于1917年至1922年任教的地方。纪念馆不仅陈列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还展示了他丰富的教育生涯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叶圣陶在此期间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如《稻草人》和《倪焕之》等,不少素材均来源于甪直。纪念馆包括叶圣陶事迹陈列室、执教旧址以及叶圣陶墓,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这里现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了解叶圣陶先生及其教育理念、文学作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感受这位一代师表的精神魅力。
图为叶圣陶纪念馆内部
为游客提供帮助期间,笔者注意到常有中年夫妻前来参观,不同于年轻夫妻携老人孩子前来购票参观,他们往往疏于使用手机购买门票,每当这时,笔者都会尽心尽责地为游客们提供帮助,也常收获游客的好评,这一点让笔者内心激动万分,提供帮助的动力也越来越足。
图为笔者在保圣寺闸机后站岗
此次志愿服务之行就此圆满结束。通过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笔者深入体会到了基层人员服务人民的心情,也更加贴近了生活本身,对此笔者深受鼓舞,相信着未来会有更多人明白服务精神的重要性,他们也会和笔者一样去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一路向上,通往更光明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