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钟楼红文化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来到淮北市红色文化钟楼纪念馆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种种红色元素以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先辈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所抛洒出去的热血和坚强不屈,敢于斗争,忠于党和人民的红色信仰与精神,这时,你的心开始和人民的命运一起跳动,拉开了人民革命的序幕。
1925年,烈山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沪案后援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临涣、百善等地也是积极响应,工人、学生、商民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
1926年,中共党员梁文焕来到烈山煤矿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梁文焕组织和领导烈山煤矿船运工人罢工斗争,成立烈山煤矿船运工会,声援国民革命北伐胜利。
革命战争的胜利是由先辈们抛洒热血、敢于反抗的斗争换来的,正是有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革命才能深入人心!
1938年,宿州城经过日军的狂轰滥炸,变成了满目苍夷的荒地,人民流离失所,处处民不聊生,反映出日军的丑恶嘴脸,你看到这里,也许心生愤慨,也许怒火冲天,中国人怎能忘记历史,而应铭记历史,铭记那些英雄先烈,将他们的红色精神收于囊中!
1938年,淮北地区沦陷,为了救亡图存,拯救人民,共产党奋起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与萧县组织一起,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誓死保卫家乡!
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条件下,淮北地区的共产党不惧风雨,与敌人顽强抗争,赞颂了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同人民一道抗击敌人的红色基因,这些,今天,依然重燃于我辈心中!
1938年至1940年在淮北地区新四军为了抗日进行英勇斗争的典型战争,是他们,在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他们,使得解放军和共产党的理念成为了人民的信仰。不管是“罗里战斗”,还是“王浅孜战斗”,无数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洒在祖国母亲的土地上,使得这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红色精神的“江河”源远流长!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淮北地区成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淮北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积极配合,支援部队作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各级党政军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精神鼓舞下,支援解放军,“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人民的帮助,人民的信任,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向烈士和先辈们致敬!
1978年,淮北地区的知识青年受到先辈们红色精神的鼓舞,积极参与到淮北市的各项工作当中,将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血脉发扬光大,有作为,敢作为,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参观过红色文化纪念馆,就仿佛和先辈们面对面对话,听他们讲故事,就好像我们就是先辈,心中的红色精神和基因重燃。
即使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但世界依然不太平,我们应将革命先烈的红色血脉融入到血液里,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祖国和人民贡献的日子里不惧困难,抛洒热血,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交错,铭刻着红色文化的光辉,让我们绘制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