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探寻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精髓成为青年学子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韵承萃”社会实践队于2月6日奔赴徐州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聚焦文化自信,赓续文化命脉”为主题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汲取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智慧。
初入场馆,感知历史厚重
踏入徐州博物馆,队员们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包围。馆内丰富多样的陈列布局,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等待着队员们去翻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古彭千秋展厅,这里陈列着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代徐州地区的珍贵文物。曲园学子探馆寻根:厚植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
在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探寻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精髓成为青年学子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韵承萃”社会实践队于2月6日奔赴徐州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聚焦文化自信,赓续文化命脉”为主题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汲取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智慧。
初入场馆,感知历史厚重
踏入徐州博物馆,队员们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包围。馆内丰富多样的陈列布局,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等待着队员们去翻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古彭千秋展厅,这里陈列着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代徐州地区的珍贵文物。
图为徐州博物馆前言。张韵阁 供图
面对一件件石器、陶器,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远古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仔细观察文物的纹理、造型,认真记录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试图从中解读徐州地区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智慧结晶。从原始的生产工具到精美的装饰器具,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徐州地区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历史的源远流长。
深入展厅,探寻文化脉络
在汉玉展厅,队员们被精美的汉代玉器所震撼。温润的玉蝉、灵动的玉舞人、工艺精湛的玉衣……这些玉器不仅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玉雕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队员们围在展柜前,听讲解员讲述汉代玉器的制作工艺、用途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丧葬习俗。
他们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玉器上细腻的雕刻纹路,惊叹于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竟能创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队员们意识到,汉代玉器不仅仅是一件件装饰品,更是汉代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从中可以窥探到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死的认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徐州博物馆。张韵阁 供图
画像石展厅则为队员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汉代社会生活的窗口。一块块画像石上雕刻着神话传说、生产劳动、战争场景等丰富内容。队员们认真比对不同画像石的图案,分析其雕刻风格和表现手法,尝试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通过这些画像石,他们仿佛看到了汉代徐州地区热闹的市井生活、繁荣的农业生产以及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深刻体会到文化在传承历史记忆、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重要作用。
互动体验,传承文化技艺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特别为实践队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汉画像石拓片制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纷纷动手尝试。
图为徐州博物馆文物。张韵阁 供图
他们先将宣纸覆盖在模拟画像石上,用喷壶轻轻喷水,使宣纸湿润贴合。接着,用拓包蘸取适量墨汁,均匀地在宣纸上拍打。一开始,队员们的手法并不熟练,拓出的画面要么颜色不均,要么图案模糊,但大家没有气馁,不断向老师请教,调整力度和节奏。经过多次尝试,一幅幅精美的拓片逐渐成型。队员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后,实践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当地文化学者共同召开总结交流会。队员们结合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他们指出,徐州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为研究徐州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通过这次参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队员们也针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数字化传播方面,建议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线上虚拟展览,让更多人能够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上,希望能结合现代审美和年轻人的喜好,推出更多新颖有趣、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化学者对队员们的建议表示高度认可,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考虑和应用。
此次参观学习徐州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徐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互动体验和交流总结过程中,队员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关注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