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星火传递,丹心筑梦”——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清扫烟花爆竹残留物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然而,这一习俗在增添节日气氛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烟花爆竹的燃放导致大量纸屑、塑料碎片及火药残留物散落街头巷尾,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次以“清扫烟花爆竹残留物,共筑美丽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环境美化,共同守护我们的蓝天绿地。
二、活动筹备
1. 团队组建:活动由社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吸引了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近50名志愿者参与。团队成员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休老人,大家因共同的环保理念而聚集在一起。
2. 物资准备: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准备了垃圾袋、手套、扫帚、夹子等专业清洁工具,并准备了口罩和消毒液以保障志愿者的健康安全。
3. 宣传动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呼吁居民积极参与或至少保持自家周边环境的整洁,同时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4. 区域划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将清扫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片区域,确保清扫工作全面覆盖且高效有序。
三、活动实施
1. 启动仪式:活动当天上午8点,在社区广场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启动仪式。社区领导发表了动员讲话,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及本次活动的意义,随后全体志愿者合影留念,正式拉开清扫行动的序幕。
2. 清扫行动:各小组按照预定计划,分头行动。志愿者们身穿统一的绿色马甲,手持工具,穿梭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他们仔细搜寻每一处烟花爆竹残留物,无论是细小的纸屑还是顽固的火药痕迹,都不放过。过程中,志愿者们还相互交流环保心得,分享节能减排的小妙招,氛围热烈而和谐。
3. 特殊处理:针对烟花爆竹残留中的易燃易爆物质,我们特别小心处理,避免使用明火或尖锐物品直接接触,确保安全无虞。对于难以清理的大块废弃物,联系专业垃圾回收公司进行处理。
4. 环保宣传:在清扫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向过往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册,讲解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及日常环保小知识,鼓励大家采取更加环保的庆祝方式,如电子鞭炮、家庭联欢等,共同营造绿色春节氛围。
四、活动成果
1. 环境改善:经过一天的辛勤努力,共清理出烟花爆竹残留物及其他垃圾数百袋,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街道更加干净整洁,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 意识提升:活动不仅直接改善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许多居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深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承诺今后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3. 社区凝聚力增强:此次活动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志愿者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协作,展现了社区的良好风貌,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反思与展望
尽管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区域清扫难度较大、居民参与度有待提升等。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前期调研:在活动筹备阶段,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环境特点,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清扫方案。
2. 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更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如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3. 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春节期间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如设立临时垃圾回收点、鼓励居民自发组织清洁小组等,确保节日期间环境整洁有序。
4. 深化环保教育: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将环保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和工作内容,从娃娃抓起,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总之,本次清扫烟花爆竹残留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美丽、和谐、可持续的社区环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家园定能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