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从点滴做起
(通讯员:朱雅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今年寒假的基层普法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基层法治教育的现状,也让我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识基层法治教育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对基层法治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然而,当我真正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时,我才发现,基层的法治教育现状远比想象中复杂。
我们实践队的第一站是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于基本的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甚至有人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
例如,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向我们咨询,他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但邻居拒绝赔偿。我们告诉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老人听后恍然大悟,连连表示感谢。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法治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普法活动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法活动,我们实践队决定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服务赛等。
在法律知识讲座中,我们重点讲解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典》中的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章节。为了让讲座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还结合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合同法时,我们引用了一个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的案例,详细解释了合同签订、履行和违约责任等知识点。通过这些案例,居民们对法律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法律咨询环节,我们设立了咨询台,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许多居民带着各种问题前来咨询,如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纠纷等。我们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个环节,我们不仅帮助居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增强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
实践中的感悟
在这次普法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颇深。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然而,法治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更依赖于全民法治素养的提升。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看到很多居民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法治教育的决心。
其次,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实践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讲座讲解,有的负责咨询解答,有的负责活动组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群沟通。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本地居民。每个人的背景和需求都不同,这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沟通方式。例如,在与老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在与年轻人交流时,我们可以更加直接和简洁。通过这些交流,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法治教育活动,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法治社会的建设一定会更加顺利,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审核:韩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