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赴徐州博物馆社会实践
为积极弘扬文化,增强中国人民对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2月3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学生电子信息支部“文化小队”社会实践队在徐州市徐州博物馆开展了家乡文化探索传承活动,通过探索徐州博物馆,增强对古文化的了解。
图为徐州博物馆外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壮 供图
徐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汉代文物为核心,涵盖青铜器、玉器、陶俑、金银器等类别,集中展现了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深厚底蕴。实践团队通过预约参观,重点调研了“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等核心展厅。
在“天工汉玉”展厅,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通过讲解员介绍,了解到玉衣的制作工艺及其背后“以玉护魂”的汉代生死观,深刻感受到汉代贵族对玉文化的推崇。
图为金缕玉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嘉庆 供图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的陶俑阵列展现了汉代军事与丧葬文化。与秦兵马俑的写实风格不同,徐州汉俑更显古朴简约,反映了汉代艺术风格的演变。
同样,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剑、弩机等文物,结合徐州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历史背景,揭示了汉代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及战争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徐州博物馆的文物实证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文化,玉器、陶俑等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汉代社会等级制度、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例如,金缕玉衣的等级差异(金缕、银缕、铜缕)直观反映了汉代严格的礼制规范。
图为青铜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壮 供图
图为汉兵马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嘉庆 供图
图为汉代文物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凯诚 供图
通过观察馆内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及修复实验室的工作展示,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需要科学管理与技术支撑。尤其在参观过程中,发现部分陶器因年代久远已出现风化痕迹,进一步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此次社会实践以徐州博物馆为窗口,使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徐州在两汉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认识到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创新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