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韵寻遗:探寻高密剪纸,共筑文化自信之路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3日电(通讯员 褚仲夏)在2025年1月12日至18日这段充满意义的时光里,曲阜师范大学“密韵寻遗实践队”怀揣着“聚焦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坚定信念,踏上了一场探寻高密剪纸非遗文化的实践之旅。
图为高密剪纸优秀展示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褚仲夏供图
实践队的调研首站,是实践队拜访了高密剪纸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齐秀芳。齐秀芳老师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每一幅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诉说着独特的故事。齐秀芳老师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起高密剪纸的历史渊源。她娓娓道来,高密剪纸起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百姓们为了装点生活、表达美好愿望而创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精巧细腻的刀法、夸张生动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队员们围坐在齐秀芳老师身边,专注地聆听着,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技艺在岁月中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高密剪纸的魅力,齐秀芳老师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只见她手持一把小小的剪刀,在一张红纸上上下翻飞,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便跃然纸上。那喜鹊的羽毛根根分明,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飞出来。队员们纷纷发出惊叹,对齐秀芳老师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随后,队员们在齐秀芳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尝试着剪出自己的作品。一开始,大家的动作略显生疏,剪出的线条也歪歪扭扭,但在齐秀芳老师耐心的指导下,逐渐找到了感觉。
图为齐秀芳老师展示剪纸技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褚仲夏供图
离开齐秀芳老师的工作室,队员们又来到了当地的剪纸展览室。这里陈列着从不同年代、不同艺人手中诞生的剪纸精品。有反映农耕生活的质朴画面,有表现神话传说的奇幻场景,还有寓意吉祥如意的传统图案。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展现出高密剪纸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队员们一边欣赏,一边拍照记录,还不时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这些剪纸作品就像是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看到了高密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世界。为了深入了解高密剪纸在当地的传承现状,实践队还走访了当地的学校和社区。在学校的手工教室里,队员们看到孩子们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学习剪纸。老师告诉队员们,学校将剪纸课程纳入了校本课程体系,每周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们学习和实践。孩子们的作品虽然还稍显稚嫩,但充满了童真和创意。有的孩子剪出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孩子剪出了美丽的花朵,还有的孩子将自己的梦想剪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图案。队员们与孩子们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在实践前期查看相关资料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褚仲夏供图
在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一场热闹的剪纸活动正在进行。社区的居民们聚在一起,一边剪纸,一边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故事。队员们加入其中,与居民们一起探讨剪纸的技巧和创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告诉队员们,剪纸是她从小就喜欢的手艺,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着,现在社区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她有机会和更多的人交流分享,也让这门手艺在社区里传承了下来。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实践队深入了解了高密剪纸的历史、技艺、传承现状以及在当地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队员们不仅亲眼目睹了高密剪纸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在基层的传承活力与潜力。他们意识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纽带。
图为高密剪纸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褚仲夏供图
在未来的日子里,“密韵寻遗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高密剪纸等非遗文化的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他们也将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文化自信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通讯员:褚仲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