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中医药大学(聊望民生队)振乡促文盛,中医护康安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作者:李新研

山东中医药大学“回乡看齐鲁”:(聊望民生队)振乡促文盛,中医护康安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文化与中医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在红色文化、中医养生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了解家乡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和潜力,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于2025年1月15日-16日来到聊城东昌府区,旨在为家乡的文化繁荣和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学习与传承

东昌毛笔是聊城文化的一绝,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12年12月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可追溯至元朝,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至聊城。孙金龙是东昌毛笔第26代传承人,自16岁起学习制作技艺,至今48年。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复杂,需经72道工序,选料精良,工艺精细,具有“尖、圆、齐、健”特点。在东昌府区,我们留下来宝贵的足迹,摆在门前的几十只毛笔,各有特色,毛笔笔杆光滑细腻、色泽温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笔毛柔软而富有弹性,每一根毫毛都经过精心挑选与处理,展现东昌毛笔的独具特色。东昌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早市实地考察

聊城的早市历史悠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聊城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早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集市贸易。清晨的聊城,天刚蒙蒙亮,就已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摊位映入我们眼帘,在油条摊位上,金黄的油条滋滋作响;包子铺蒸汽升腾,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酱香饼、葱花饼也引人注目……这些早餐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增添了早市的烟火气。它承载着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聊城人的生活和精神。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聊城早市的文化背景、人文风景和热闹场景,感受到了聊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生活气息。

中医养生文化下的太极剑调研

在广场上,我们看见一群热爱健康的老年人正聚在一起练习太极剑。他们身着统一的太极服,手持长剑,动作缓慢而有力,一招一式都透露出太极j剑的柔和与剑术的灵动。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平和的面容。音乐声中,剑尖轻轻划过空气,发出细微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太极剑的古老与神秘。当然,太极剑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养生价值。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调节呼吸,舒缓压力,提升心理健康。这种身心双修的锻炼方式,与中医养生的理念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色基地参观与红色精神传承

为弘扬中华优秀红色文化,我们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内,是全国独家全面宣传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的典型事迹,颂扬他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的壮丽人生。在此陈列着孔繁森同志的人物照片、书信、光辉事迹等等,不仅体现了他无私的爱心和责任感,更彰显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孔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社会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毗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聊城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内展示了众多聊城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如“一门三英烈”徐宝珊、徐宝珍、徐宝璧三兄弟。此外,还展示了国家公布的三批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涉及聊城籍的有著名抗日英雄范筑先、张自忠等。我们还看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遗物和牺牲证明书,这些纸质文物虽然年代久远,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散发着强烈的历史信息,是对革命烈士身份的认同和褒奖。这些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纪念馆内陈列的文物和照片,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建立的艰难困苦和奋斗征程的历史沧桑。通过本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们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与伟大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东昌府区文化与健康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养生在其中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当积极传播中医养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作者:李新研

拍摄:杨义志、吴庆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回母校,共话青春梦想征程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回母校,共话青春梦想新征程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的优秀学子们回到自己的高中母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搭建起两所学校沟通的桥梁,…… 王一涵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承海洋文化,守护非遗瑰宝:沙坡尾马送王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2月4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筑梦…

情系沂蒙,赤心逐梦|南中医“沂脉﹣相承“宣讲团赴苏州市新康小学开展“沂

2024年12月18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沂脉﹣相承”宣讲团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来到苏州市新康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 “返家乡”,共绘青春梦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成功举办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我把工大带回家乡”专项实践活动培训会,为学校与…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回母校蚌埠一中宣讲,共筑梦想桥梁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回母校蚌埠一中宣讲,共筑梦想桥梁中国青年网蚌埠2025年1月21电(通讯员陈欣怡)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的大一新…

食品专业赋能,水务焕新家乡

近日,来自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玟静,利用假期时间,在资中县衡兴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最新发布

95推普实践团线上出征,助力普通话推广新征程
(本站讯)1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举行寒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本次活动以“推普广传,四海同音”为主题,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号召,旨在汇聚青春力量,同…
重走沂蒙革命路,汲取奋进新力量
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迹红脉践真知,铸魂社区启新程”实践队赴临沂市参观了位于临沂的沂蒙革命纪念馆,旨在了解沂蒙革命历史和学习沂蒙革命精神。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感悟…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科技馆内求真知,社会实践悟成长
作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团队于2025年2月10日前往安徽省科技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徽省科技…
法治宣传进万家,普法教育惠民生
普法实践活动是一场面向社会各阶层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行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全民法律素养,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普法…
郑州大学学子探寻新乡红色足迹,挖掘红色资源助力红色文旅发展
郑州大学学子探寻新乡红色足迹,挖掘红色资源助力红色文旅发展新乡市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这里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地,更是红色基因传…
探秘科技馆,明理启智慧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探秘科技馆寻新知,领略科技魅力启智慧2025年1月16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创新科技实践队前往合肥市安徽省科技馆,展开了一场旨在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学习科技文化知…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寻访儒林外史,传承敬梓精神
为深入探寻全椒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挖掘与吴敬梓及其不朽名著《儒林外史》紧密相连的文化元素,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先贤,切实传承优秀文化,大力弘扬其作品中蕴含的批判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我们精心组织开…
认真践行垃圾分类,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我国进行垃圾分类已久,在“你是什么垃圾”等等玩笑话的背后,是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垃圾分类的方法,全民环保观念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促进垃圾分类的实现…
安徽工业大学:梦想起航的学术殿堂
安徽工业大学:梦想起航的学术殿堂历史底蕴:从钢铁摇篮到学术重镇安徽工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与行业紧密相连的奋斗史。追溯到1958年,在新中国工业化浪潮中,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应运而生,…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母校宣讲活动圆满成功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宣讲活动圆满成功2025年2月13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宣讲团队回到泰兴中学,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回访宣讲活动。活动伊始,宣讲团队成员们怀着感恩之心拜访了曾经的恩师,向老师们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