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回乡看齐鲁”:(聊望民生队)振乡促文盛,中医护康安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文化与中医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在红色文化、中医养生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了解家乡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和潜力,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于2025年1月15日-16日来到聊城东昌府区,旨在为家乡的文化繁荣和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学习与传承
东昌毛笔是聊城文化的一绝,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12年12月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可追溯至元朝,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至聊城。孙金龙是东昌毛笔第26代传承人,自16岁起学习制作技艺,至今48年。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复杂,需经72道工序,选料精良,工艺精细,具有“尖、圆、齐、健”特点。在东昌府区,我们留下来宝贵的足迹,摆在门前的几十只毛笔,各有特色,毛笔笔杆光滑细腻、色泽温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笔毛柔软而富有弹性,每一根毫毛都经过精心挑选与处理,展现东昌毛笔的独具特色。东昌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早市实地考察聊城的早市历史悠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聊城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早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集市贸易。清晨的聊城,天刚蒙蒙亮,就已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摊位映入我们眼帘,在油条摊位上,金黄的油条滋滋作响;包子铺蒸汽升腾,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酱香饼、葱花饼也引人注目……这些早餐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增添了早市的烟火气。它承载着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聊城人的生活和精神。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聊城早市的文化背景、人文风景和热闹场景,感受到了聊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生活气息。
中医养生文化下的太极剑调研
在广场上,我们看见一群热爱健康的老年人正聚在一起练习太极剑。他们身着统一的太极服,手持长剑,动作缓慢而有力,一招一式都透露出太极j剑的柔和与剑术的灵动。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平和的面容。音乐声中,剑尖轻轻划过空气,发出细微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太极剑的古老与神秘。当然,太极剑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养生价值。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调节呼吸,舒缓压力,提升心理健康。这种身心双修的锻炼方式,与中医养生的理念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色基地参观与红色精神传承
为弘扬中华优秀红色文化,我们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内,是全国独家全面宣传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的典型事迹,颂扬他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的壮丽人生。在此陈列着孔繁森同志的人物照片、书信、光辉事迹等等,不仅体现了他无私的爱心和责任感,更彰显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孔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社会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毗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聊城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内展示了众多聊城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如“一门三英烈”徐宝珊、徐宝珍、徐宝璧三兄弟。此外,还展示了国家公布的三批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涉及聊城籍的有著名抗日英雄范筑先、张自忠等。我们还看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遗物和牺牲证明书,这些纸质文物虽然年代久远,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散发着强烈的历史信息,是对革命烈士身份的认同和褒奖。这些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纪念馆内陈列的文物和照片,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建立的艰难困苦和奋斗征程的历史沧桑。通过本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们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与伟大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东昌府区文化与健康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养生在其中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当积极传播中医养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作者:李新研
拍摄:杨义志、吴庆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