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团队于2025年2月10日前往安徽省科技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徽省科技馆作为省内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集科技展示、互动体验、教育研究于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科技、感受创新的平台。
通讯员:陈书博
图为实践队员在科技馆内寻找对应展区照片。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团队进入安徽省科技馆内部进行参观。首先团队成员对阴极射线装置进行参观,细致观察其构造与运作。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射线产生的原理、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通过亲手操作模拟实验,我们亲身体验了阴极射线的神奇魅力,并深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此次参观让我们受益匪浅,对物理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为团队队员对阴极射线装置进行参观。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此后,实践队员们前去超薄玻璃的展示台前,展示台分为两部分,一个供参观者手动弯折超薄玻璃,一个展示超薄玻璃的透光性,令实践团队印象深刻的是,超薄玻璃在保持其轻薄特性的同时,还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强度和韧性。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特性,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材料科学的魅力和无限可能。参观超薄玻璃的让队员们领略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让队员们对材料科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图为团队队员探索超薄玻璃耐弯性和透光性。 实践队员陈书博 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队一行人步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模型旁,该模型色彩斑斓,仿佛寓言般地预示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源泉。我们簇拥在模型周围,热烈讨论着,对科学家们能将宇宙级的壮丽景象微缩至此表示由衷的赞叹。随后,在模拟控制台前,社会实践的队员们紧密围绕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模拟操作平台,目光紧紧锁定在触屏界面之上。他们小心翼翼地轻触屏幕,首先精心设定了模拟实验的起始状态,紧接着逐一调试磁场强度、等离子体温度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参数。随着操作的深入,屏幕上核聚变反应的进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每一步细微的调整都伴随着详尽的数据反馈。通过这一系列触屏操作,队员们亲身领略了核聚变技术控制的错综复杂,从而对科研工作的严谨细致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图为实践成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模拟控制台进行操作。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图为对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模型进行参观。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此外,在安徽省科技馆浓厚的科技氛围中,实践队员站于观影区前,共同观赏关于两弹元勋赵忠尧等杰出国家级院士的纪录片。同时在观影前,团队成员发现了只有转动齿轮,屏幕上的影片就会换为下一位先辈的纪录片,这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不仅如此,影片生动展现了院士们为国家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科技前行的道路。在观看影片后,实践队员们内心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份子,为了更好地传承与的发展科技,我们也必将砥砺前行,勇于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赵忠尧等先辈记录影片过程。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图书区进行阅读的照片。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为了检验自身,实践队员们迎来了答题环节。面对高科技屏幕,他们神情专注,手指轻触,逐一解答着涵盖广泛科技领域的题目。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展现了深厚的科学素养与敏锐的逻辑思维,更在思考与探索中启迪了智慧,深刻感悟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答题的照片。实践队员陈书博供图
实践队员们站在安徽省科技馆内,兴奋地与墙上展示的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合影留念。他们面带微笑,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崇敬。这一刻,实践队员们仿佛与科学巨匠们跨越时空进行了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们临走前观看元素周期表解说。 实践队员陈书博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徽省科技馆内的合照。 实践队员陈书博 供图
在安徽省科技馆开展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科学的认知与理解,还点燃了我们内心对未来无限的期待与奋斗的动力。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行与跃升的核心引擎。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特别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一员,我们深感肩负着学习科学知识、精通科学技能、涵养科学精神的重大责任与使命。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们致力于社会科技发展的决心,激励我们立志成为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激情与信念,誓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追寻科学的璀璨梦想,勇敢探索未知的广阔天地,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倾注我们的青春与智慧。对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这次活动无疑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而积极的印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