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水浒客,一生好汉情。” 为深入挖掘水浒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恰逢曲阜师范大学70周年在即,2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入郓城水浒好汉城,开启了一场充满文化底蕴与历史韵味的探索之旅。
一、穿越宋风古韵,领略建筑风华
踏入水浒好汉城,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北宋年间。这座按照宋代建筑风格精心打造的古城,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飞檐斗拱,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迎面而来的是会盟台,在这里,队员们观看了震撼人心的大型水浒情景剧。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技,生动演绎了《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经典故事。紧张刺激的情节、精彩绝伦的武打动作,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真切感受到梁山好汉们的英勇无畏与兄弟情义。队员们沉浸其中,被剧情深深吸引,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位队员激动地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这些故事,今天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感觉这些人物都鲜活起来了,对水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与戏剧脸谱合影。霍敏慧供图
二、细品民俗遗珍,回溯岁月记忆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民俗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从民间手工艺品到传统农具,从古老的服饰到生活器具,无一不展示着郓城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对郓城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位队员感慨道:“这些展品虽然看似普通,却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实践队还观看了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不仅展现了郓城的传统民俗文化,也让队员们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参观战争复原图。霍敏慧供图
在晁家庄,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晁盖等梁山好汉的故事。古老的建筑、逼真的场景复原,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梁山聚义之中。队员们认真聆听着关于晁盖生平事迹的讲解,对他的义薄云天和领导才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队员们还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到了许多关于水浒故事的民间传说和逸闻趣事,这些珍贵的资料为他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聚焦非遗魅力,共续传承薪火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实践队还对水浒好汉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调研。面塑、郓城古筝、鲁锦织造等传统技艺让队员们大开眼界。在面塑艺人的工作室里,队员们亲眼目睹了面塑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团塑造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水浒人物形象,从宋江、李逵到林冲、武松,每一个人物都神态各异、活灵活现。面塑艺人耐心地向队员们传授面塑技巧,队员们纷纷动手尝试,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都乐在其中。
随后,实践队又来到杨秀玲剪纸艺术馆,一进门,队员们就被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所吸引。杨秀玲老师的剪纸题材广泛,从民俗风情到神话传说,从自然风光到人物百态,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杨秀玲老师详细介绍了郓城剪纸的历史渊源、制作技巧和传承现状,并鼓励队员们积极学习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队员们还亲自上手体验了剪纸,在指尖与纸张的触碰中,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参观制作好的剪纸。霍敏慧供图
此次参观郓城水浒好汉城的实践活动,对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水浒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实践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研究水浒文化和郓城的传统文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分享给更多的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水浒文化和郓城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8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