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色故事青年说团队于2月4日至5日前往北京八大处,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红色实践活动。同学们以实地探访与讲解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追寻革命足迹,缅怀英雄人物,在历史遗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探访红色遗迹,重温革命岁月
八大处作为中国革命通信事业的重要见证地,承载着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实践团队成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参观了革命旧址,聆听关于红色电波的历史故事,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中的通信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一道道红色电波曾穿越战火硝烟,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重要时刻。
致敬通信先锋,传承奋斗精神
本次实践活动特别聚焦于通信领域的革命先辈——王子纲同志。他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0岁随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凭借坚定信念和卓越才能,成为我党我军通信事业的奠基者。他始终秉持“通信就是生命线”的信念,在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建设时期,始终坚守在通信战线,为党和军队的通信畅通贡献一生。
在长征途中,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红军指挥体系的稳定运行;抗战时期,他迅速组建通信团队,为根据地建立起高效的通信网络;解放战争期间,他率先进驻八大处,筹划通信部署,使“红色电波”传遍全国,助力新中国的胜利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投身通信事业,推动通信技术发展,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依然为国家通信事业奉献全部心血。
探寻红色足迹,聆听电波回响
清晨,微风轻拂,阳光透过树影洒落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团队的成员肩并肩踏上前往八大处的旅程,背包里装着笔记本、相机,还有一颗对红色历史充满敬仰的心。
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八大处的静谧与庄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团队成员们正式步入了这片承载着无数革命记忆的红色热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灰色砖墙的旧式建筑,院内几棵古树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走进展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封封泛黄的电报原件,仿佛将成员们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墙上,一张老旧的地图标注着重要的通信线路,旁边的展示柜里,整齐摆放着红军时期的电台设备和密文电报。两位成员不禁凑近仔细端详,轻声交流着:“这些设备比想象中还要庞大复杂,真难以想象当时的通信员是如何在敌人的封锁和干扰下完成任务的。”
在主展厅,摆放着一台保存完好的老式无线电发报机。它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柜中,仿佛仍然承载着当年传递信息的使命。讲解员介绍道:“这台发报机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传递了党中央的重要指令,还在关键战役中保障了作战指挥的顺利进行。”
周围的人听得入神,目光追随讲解员的指尖,看着屏幕上播放的历史影像:昏暗的灯光下,通信员埋头伏案,手指在发报机上飞快敲击,发出“嘀嘀嗒嗒”的声音。这不仅仅是电波的跳跃,更是革命者在生死之间传递希望的光芒。
展馆的最后一部分是一间还原当年通信员工作场景的房间。低矮的木桌上摆放着老式电台设备,墙上挂着作战地图,窗户的光线透过陈旧的窗帘投下斑驳的影子。两位成员走到书桌前,看着复刻的电报文件:“这些密码,真的太复杂了。”她们低声感叹,想象着当年的通信员如何在艰难环境下解密、加密,并在枪林弹雨中保护这些情报。
参观的最后,团队成员来到展馆外的纪念碑前肃立片刻,静静感受这里的红色记忆。山风拂过,仿佛带来了过去的回音,一位成员轻声说道:“通信是革命的生命线,而我们今天的所见所闻,就是这条生命线的历史见证。”
走出八大处,阳光映照在青砖灰瓦上,历史虽已远去,但那些曾经跃动的红色电波,仍在今天的青年心中激荡不息。
感悟红色电波,坚定理想信念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走进八大处,聆听革命故事,亲身感受红色电波的伟大力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通信就是生命线”这一信仰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电波承载着信仰,穿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新时代青年将赓续红色血脉,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担时代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奋斗,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电波不熄,精神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