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河北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解码“明日昭昭”
2025年1月27日,河北省安平县电——如何用一杯国际奶粉激活乡村经济?一座书店如何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灯塔”?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张羽锋、温通达、周世涵三名学生,以“明日昭昭——探求河北乡村振兴奥秘”为主题,深入河北省安平县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他们结合工程学科背景,从企业合作、文旅融合、农业现代化三个维度切入,解码乡村振兴的“安平经验”,并提出青年视角的创新建议。
国际品牌走进乡村建设:乳业龙头促进乡村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三位同学首先走访了安平县的金可奥奶粉店。作为国际品牌,金可奥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合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乳制品,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从书店到文化街:打通乡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安平县新华书店的创新实践令学生们印象深刻。该书店年均为当地小学配送教材1.2万册,并举办“乡村读书节”“亲子共读”等活动40余场,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与之相邻的二道街文化街,则通过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吸引游客,年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增长15%。
“以前孩子周末只能玩手机,现在书店活动成了全家必打卡项目。”一名家长感慨道。团队认为,这种“文化+经济”双驱动模式,为乡村留住了人气,也留住了乡愁。
政策赋能:“美丽乡村”背后的精准落地
在安平县农业农村局,团队了解到政府通过三大举措推动乡村振兴:
1.技术下沉:年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场,覆盖80%以上农户;
2.农机补贴:累计发放补贴200万元,推动机械化率提升至75%;
3.基建升级:投入1200万元改造乡村道路、污水处理设施。
“政策要与企业、农民需求精准对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学生周世
涵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青年行动:从实践到建言,让“种子”扎根乡村
调研结束后,团队将形成未来明确的学习方向,助力乡村发展。重点设想“数字化农业管理平台搭建”“文旅IP品牌孵化”等方案,并计划通过学院“乡村振兴青年智库”对接资源落地。学生张羽锋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纸上蓝图’,而是需要青年用脚步丈量、用专业赋能。我们愿做一颗种子,在实践中扎根生长。”明日昭昭,乡村振兴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联系人:温通达
联系电话:1803109865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9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