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参与了太和春晚的志愿活动,负责为观众引导带路。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充满温暖与感动的经历。
1月21日,我跟随着太和春晚志愿者的队伍,来到太和一中博闻楼——2025年太和春晚的举办地。活动当天,场馆内人潮涌动,观众们带着对春晚的期待接踵而至。我站在入口处,迎接每一位到来的观众,用微笑和热情的指引,为他们开启这场视听盛宴的第一扇门。面对观众们的询问,我耐心解答,尽力确保每一个人都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座位。 在引路过程中,我遇到许多身戴“阜阳好人”荣誉绶带或者“全国好人”荣誉绶带的观众。其中有一对身戴“阜阳好人”荣誉绶带的夫妻,我对他们印象尤为深刻。他们不清楚博闻楼的位置,显得很着急,我主动上前询问,帮助他们找到博闻楼的具体位置。看着他们为我竖起的大拇指,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流,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志愿活动的意义。
图为我与阜阳好人的合影 太和春晚志愿者供图
参与太和春晚的志愿工作,于我而言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在忙碌的志愿服务中,我穿梭于场馆的各个角落,为观众指引方向、解答疑问。尽管脚步匆匆、工作琐碎,但每一次与观众的交流,每一次看到他们因我的帮助而顺利就座,内心都满是温暖与满足。 当志愿工作结束,我终于能以观众的身份,静下心来欣赏这场春晚。舞台上,灯光璀璨,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为家乡人民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熟悉的乡音、独特的民俗元素,都在舞台上一一展现,勾起了我对家乡无数美好的回忆。
图为太和春晚开幕图 范梦雅供图
看到那些节目,我不禁想起儿时在家乡度过的欢乐时光。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邻里之间的亲切问候,仿佛就在眼前。家乡的文化底蕴,在这场春晚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恋。其中《和妈,我回来了》这个节目,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关于家乡的情感匣子。 节目里,演员们用质朴的表演,将游子归乡的场景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熟悉的太和方言,一句句饱含思念与眷恋的“和妈,我回来了”,瞬间击中了我的心。那熟悉的乡音,带着家的温度,让我想起了每次假期归来,远远望见家乡的轮廓,心中涌起的那份难以言喻的激动。 求学在外的日子,每当夜深人静,对家乡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思念家乡的美食,思念亲朋好友的欢声笑语,思念家乡的每一寸土地。这个节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乡愁,让我在异乡漂泊的疲惫与孤独,在这一刻都找到了慰藉。 它让我明白,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灵魂深处的根。那些关于家乡的记忆,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场春晚,这个节目,让我更加珍惜在家乡的每一刻时光,也让我对家乡的热爱愈发深沉。 这次太和春晚志愿者经历,不仅让我为家乡的春晚贡献了一份力量,更让我在观看春晚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家乡紧紧相连,让我深知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图为太和春晚志愿者队伍合影 太和融媒供图
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一位志愿者都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为春晚的顺利进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观众们的满意和欢笑,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更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我明白了,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获得了成长和快乐。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温暖。(通讯员:范梦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