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流程与环节
本次活动以“情系母校·筑梦南信大”为主题,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子陈泽宇独立策划并执行,旨在通过回访母校宿迁中学,分享大学成长经历、宣传南信大办学特色,并为高三学子提供备考指导与心理支持。
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1.前期筹备与母校对接
提前两周与宿迁中学原班主任王建国老师沟通,确定活动时间、形式及场地。因考虑到高三学生备考紧张,活动安排在晚自习期间,并采用“班级宣讲+互动答疑”的形式。
准备宣讲材料:包括南信大宣传PPT(含校园风光、学科优势、科研成果等)、招生政策手册、纪念品(如南信大书签、明信片、海报),并针对学生关注的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问题整理资料。
2.校园回忆与师生交流
我首先于宿迁中学校内进行浏览回忆,深刻感受三年来宿迁中学的发展与变化。其次提前于教师办公室内与王建国老师进行交谈,分享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并回忆高三时期的学习生涯。
3.班级宣讲与经验分享
环节1:南信大校情介绍
我通过PPT展示南信大历史沿革、学科实力(如大气科学全国排名第一)、创新创业成果(如学生团队获全国气象科技竞赛金奖)、校园文化(如“信大十景”特色活动)等内容,重点突出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和国际化办学特色。
环节2:大学生活分享
结合自身经历,我讲述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经验,强调时间管理、社团参与(南信大电子信息繁星社团)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播放南信大招生宣传片,直观展现校园生活场景。
环节3:高考备战指导
分享高三复习策略,如错题整理法、心态调整技巧等,并结合南信大近年录取分数线分析江苏省内招生趋势,为学弟学妹提供志愿填报参考。
4.互动答疑与后续联系
我设置自由提问环节,解答学弟学妹对南信大宿舍条件、奖学金政策(如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比例)及专业就业前景(如电信类毕业生进入国家电信局的比例)的疑问。
二、亮点与成绩
1.特色内容突出学科优势
结合南信大在气象领域的顶尖地位,重点介绍了王会军院士团队关于“东亚梅雨新常态”的研究成果,以科研故事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展示学校“冬季送温暖”资助育人活动案例,如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返乡路费补贴,体现南信大的人文关怀。
2.精准覆盖与高效互动
活动面向宿迁中学高三重点班(约60人),宣讲后问卷调查显示,40%的学生对南信大产生报考意向,20%表示“对大气科学专业兴趣显著提升”。
现场回答了学生问题10余条,涉及自主招生、转专业政策等细节,逐一解答,完美解惑。
3.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
采用“故事化宣讲+数据化分析”模式,以本人从宿迁中学考入南信大的成长路径为例,增强说服力;辅以历年录取分数线折线图,直观呈现报考难度变化。
三、宣讲覆盖面与成效
1.直接覆盖与潜在影响
直接参与学生:高三(11)班全体学生。
间接辐射群体:通过班级群分享宣讲资料,覆盖宿迁中学高三(11)班约100人(班级群人数),部分家长通过线上渠道咨询招生政策。
2.成效量化分析
认知提升:90%的参与学生表示“此前不了解南信大的学科特色”,宣讲后对学校排名、专业优势的认知度提升至85%。
情感联结:通过校友身份拉近距离,学生反馈“学长分享真实可信,比官方宣传更打动人心”。
四、成果与影响
招生宣传实效显著
宿迁中学高三(11)班学生反馈,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咨询南信大的学生数量同比增加40%,部分学生将南信大列为“冲刺目标”。
五、个人风采与收获
1.能力提升
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完成从策划到执行的全流程,尤其在突发状况(如原定教室设备故障)中灵活调整为“移动宣讲”,展现应变能力。
公众表达与感染力:从初次登台的紧张到从容控场,学生评价“宣讲生动有趣,全程无走神”。
2.情感升华
通过回访,我重新审视自身成长,感慨道:“母校培养我追求卓越,南信大赋予我专业自信,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联结两者的意义。”
六、总结
本次母校行活动以“一人之力”撬动“多方共赢”,不仅为宿迁中学学子提供了精准的升学指导,亦为南信大拓展了优质生源渠道,更成为本人成长的里程碑。活动证明,高校与中学的联动、校友与学子的共鸣,是教育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南信大将继续鼓励此类实践,让更多学子在“反哺母校”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0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