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威海)沂水队在吴家楼子村的支教活动迎来了圆满的收官。经过七天的辛勤付出与陪伴,支教队员们与当地的孩子们和村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并在小年夜的村晚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紧锣密鼓的筹备,只为一场温暖的相聚
为了给孩子们和村民们留下一个难忘的小年夜,支教队员们在活动的最后一天一早就忙碌起来。与以往的上课安排不同,这一天上午,队员们带领着孩子们为晚上的村晚进行紧张而有序的排练。从精心设计的队形到充满活力的唱跳表演,从音响设备的调试到主持灯光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支教队员和村民们的用心与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们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积极参与到村晚的筹备工作中。他们的热情与支持,让这场村晚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村民与支教队员之间情感交流的盛会。
包饺子,包出家的温暖与传承
下午,支教队员们将村里的老奶奶们接到平时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这张满载回忆的桌子,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也承载了支教队员们的辛勤付出。今天,它又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舞台——在这里,大家共同完成了北方小年的传统习俗:包饺子。
支教团队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不乏来自广东的队员。在村民和队友的指导下,他们第一次体验了擀皮儿和包饺子的乐趣。尽管队员们包出的饺子大小不一,但一位老奶奶的话却让所有人豁然开朗:“饺子就是大小不一,才像一家人包的,大小都有,老少都有嘛。”这简单而质朴的话语,不仅化解了队员们的小烦恼,更让他们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中,读懂了“家风”这本厚重的书的一页。
情暖最后一餐,沂蒙炒鸡里的深情
随着夜幕的降临,村晚的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在最后一餐中,村里负责对接支教工作的照湘哥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沂蒙炒鸡。这道充满地方特色的菜肴,不仅让支教队员们品尝到了地道的沂蒙美食,更承载着村民们对支教队员们的感激与祝福。
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举杯,庆祝这段奇妙支教之旅的顺利结束,也祝愿即将开始的村晚节目顺利进行。这顿饭,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餐,更是一场情谊的汇聚,是对支教队员们与村民们共同度过这段美好时光的最好见证。
烟花漫天,村晚绽放欢乐与希望
当夜空被绚烂的烟花点亮,村晚正式拉开帷幕。火红的扇子在夜空中舞动,如同盛开的花朵,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喜庆;高高的篝火燃烧着,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了四方;长长的凳子连着绵绵的情,村民们和支教队员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着精彩的节目。
在《天下相亲与相爱》的欢快歌声中,大家律动摇摆;在《欢乐中国年》的舞蹈中,开怀大笑。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不舍都被欢乐与感动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玫瑰与纸条,爱与希望的延续
当最后一个节目《相亲相爱》结束时,支教队员们正准备下台,却被村民们热情地留住。紧接着,孩子们偷偷地将支教队员拉到一边,把写好的小纸条塞进队员的手心,然后羞涩地跑开。与此同时,村民们将一支支玫瑰花分发到支教队员们手中。这一幕,让队员们热泪盈眶,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与不舍。
这感人的一幕,不禁让人想起吴家楼子支部书记吴照京在与支教队员们交流时提到的一句话:“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如今回首,沂萌队在吴家楼子的支教之路早已开满了怒放的玫瑰。而吴家楼子的每一个孩子,也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一路成长,一路鲜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