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成为被忽视的角落。然而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吴家楼子村,一场由山东大学(威海)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精心筹备的心理课,为这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情绪认知与自我探索的大门。
当天,阳光早早地洒在了学校那略显简陋的教室里,沂萌队的支教老师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步入课堂。此次心理课以 “情绪的调色盘” 为主题,旨在帮助山区的孩子们系统地认识情绪,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方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心理基石。
课程在一段充满趣味的动画视频中拉开帷幕。视频里,可爱的小动物们面对收获果实的喜悦、遭遇困难的沮丧、受到威胁的恐惧等不同情境,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情绪反应。生动的画面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屏幕上的小动物,时而露出开心的笑容,时而因紧张情节而屏住呼吸。
动画结束后,支教老师顺势引出课程的核心主题——情绪。老师通过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表情图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常见情绪。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不仅描述每种情绪的外在表现,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座位上,腰背挺直,全神贯注地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紧接着,互动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安排,分组围坐在一起,热烈地分享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情绪体验。支教老师们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讲述,不时给予肯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对于孩子们在情绪体验中遇到的困扰,老师们耐心地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这些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表达内心的情绪,接下来进入“情绪卡片制作”环节。支教老师为每个孩子发放了彩色的画笔和纸张,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曾经感受过的某种强烈情绪。每一张卡片都如同一个小小的窗口,展现出孩子们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支教老师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聚集起来,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老师通过生动的演示和简单易记的口诀,向孩子们传授深呼吸放松法、寻找信任的人倾诉、进行适当的运动等调节情绪的实用技巧。孩子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跟着老师的示范进行深呼吸练习,将这些宝贵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不仅能让孩子们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支教团队的成员陈逸凡在课后这样说道。这场心理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充满温情的心灵呵护。支教老师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的爱,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助力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前行。而这,也正是支教老师们不懈努力的意义所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为山区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