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衡水之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寒假期间,“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 实践队员,开启了一场深度挖掘家乡历史文化的精彩旅程。实践队员在2月12日来到了衡水历史博物馆探寻文化印记,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宣传成果,以实际行动为传承家乡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走访衡水古建筑,聆听岁月变迁音
在历史博物馆,实践队员看到了衡水安济桥和开福寺舍利塔的介绍,这些古老的建筑展现着衡水的历史变迁。
安济桥为七孔石拱桥,横跨在滏阳河上,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御赐“安济”,是衡水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历史文化遗迹。实践队员看着博物馆中仿制的安济桥和桥的历史沿革,心中无限感慨,安济桥身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榫卯结构都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衡水的历史。随后,实践队员看到开福寺舍利塔的动态图影,北魏时期,衡水地区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艺术蓬勃发展,开福寺舍利塔就是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座古老的佛塔庄严肃穆,塔身挺拔,气势恢宏。它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衡水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实践队员围绕着舍利塔,仔细观察塔身上的雕刻和装饰,这些精美的图案反映了当时的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在与寺内僧人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舍利塔在历史上曾多次修缮,每一次修缮都凝聚着人们对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研习古代衡水文化,传承千年文明根
实践队员还深入学习了衡水的古代文化,有宴饮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宴饮文化方面,实践队员了解到衡水的传统宴席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和菜品搭配。从座次安排到上菜顺序,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尊重。例如,在重要的宴请场合,首席通常是留给最尊贵的客人,菜品则以当地的特色美食为主。礼仪文化也是衡水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员在历史博物馆学习了衡水传统的礼仪习俗,如见面礼、婚礼、葬礼、宴饮礼仪等。
在民俗文化展区,实践队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农具以及手工艺品。这些展品生动地描绘了衡水人民过去的生活场景,从日常劳作到节日庆典,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衡水独特的文化底蕴。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衡水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差异,以及这些风俗背后蕴含的深厚寓意。在文化艺术展区,精美的剪纸、绚丽的年画以及古朴的民间乐器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队员们惊叹于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深刻体会到衡水文化艺术的魅力。实践还通过互动体验,亲自尝试了剪纸和制作年画,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与精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文化。
担当传承新使命,共树家乡文明风
通过这次寒假探访活动,实践队员对衡水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衡水的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承载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实践队员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弘扬衡水的历史文化。实践队员将继续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挖掘衡水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衡水的历史文化。同时,实践队员也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新风,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欣赏宴词。 陈玉婷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开福寺舍利塔。 陈玉婷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衡水安济桥。 陈玉婷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2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