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国民语言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我实践团成员于1月15日-1月17日在实践地开展普通话教学和相关朗诵指导,帮助实践地村民们学习普通话,从基层做起推广普通话。
此次实践地分别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安彩楼镇侯小庙开发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北小湖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千公平镇、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科浪琴湾进行。据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本次推普活动也接触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实践团成员抵达村庄后,首先对村民的普通话基础进行全面调研。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发放问卷以及组织小型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和学习需求。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村民在普通话水平和学习需求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青少年群体对普通话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系统的发音指导;中青年村民在日常工作中有使用普通话的需求,但存在发音不准、表达不流畅的问题;老年村民则普遍对普通话较为陌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针对以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情况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实践团成员均对相关语言文字进行了细致练习,并由指导老师对各成员的稿件朗诵效果进行了检查,初步计划基于调研结果,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推广方案,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村中的青少年,实践团在村小学设立了“普通话小课堂”。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利用色彩鲜艳的拼音卡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帮助孩子们学习拼音和基础汉字。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如“小小故事王”比赛,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组织“普通话儿歌大赛”,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普通话的韵律之美。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对于中青年村民,实践团着重开展实用普通话培训。考虑到他们在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和电商销售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日常交流、商务洽谈和产品介绍等场景。实践团成员模拟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交易的情境,让村民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普通话的沟通技巧。
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老年村民,实践团成员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注重推普朗诵指导的趣味性,挑选一些简单易学、百姓耳熟能详且传唱使用普通话的歌曲,如《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组织老年村民们学唱。还利用了村里的广播设备,开设普通话广播节目。节目内容包括普通话新闻播报、普通话故事讲述、普通话知识讲座等。
经过阶段性的努力,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村民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许多人能够较为流畅地用普通话与外界沟通。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阶段,实践团成员在各实践地举办了成果展演。舞台上,村民们用普通话进行演讲、朗诵诗歌、表演小品等节目,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此外,对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实践地和海南省海口市实践地,实践团采取了与其他两个实践地“基础一样,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实践方式。这两个实践地有着苗族、土家族、黎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在教学方式上,实践团充分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民情。考虑到少数民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实践团将普通话教学与土家族、苗族、黎族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例如,在课程内容中引入土家族、苗族、黎族的传说故事、歌谣等,让居民在学习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自然地接触和学习普通话。在教授发音时,针对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习惯与普通话的差异,实践团成员通过耐心示范、对比讲解等方式,帮助居民准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
在这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不仅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深刻感受到了当地淳朴的风气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实践团充分尊重和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方言传承。成员们积极与村民交流,学习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聆听老人们讲述村庄的历史典故、传统习俗。通过当地村民的讲述,我们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当地的历史发展沿革,对当地的方言以及民族语言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坚定了对中华民族方言文化的自信,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展现了山理工学子的优秀面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2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